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7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佑生物”)发出第1轮审核问询函。目前,安佑生物在深交所主板的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天眼查信息显示,安佑生物成立于2009年5月,前称为安佑(中国)动物营养研发有限公司。当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3.8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洪平,主要股东包括安佑集团、西藏博纳、九江高昱、邦万顾问等。
据招股书介绍,安佑生物是一家动物营养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饲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以猪饲料为主,以水产饲料、禽饲料和反刍饲料为辅,并向上游延伸开发出了功能性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等相关产品。
贝多财经发现,这并非安佑生物第一次冲刺上市。该公司曾于2018年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但最终因行政处罚、养猪业务手续不全、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瑕疵等问题,未能通过上市审核。
2020年11月,安佑生物将养殖业务剥离,专注于依靠“产品+服务”向养殖户提供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已与德康农牧等大型养殖集团形成长期合作,并牵头成立“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联盟”,推动国内中小养殖户的转型升级。
根据饲料工业协会出具的公司产量行业排名,2022年,安佑生物在中国内地饲料产量位于行业第17位,猪饲料产量位于行业第11位。基于当前饲料行业较为分散的特征,安佑生物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安佑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53亿元、108.43亿元和114.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2亿元、3.87亿元和2.7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32亿元、3.94亿元和2.64亿元。
其中,饲料业务是安佑生物营收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该业务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2.43亿元、106.30亿元和113.3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6.07%、98.04%和98.61%。
按照饲料种类划分,安佑生物以猪饲料产品生产为主线。其中,该公司来自猪饲料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1.66亿元、95.55亿元和94.97亿元,均占饲料业务总收入的80%以上,禽饲料、水产饲料和反刍饲料的收入则是“九牛一毛”。
不过,安佑生物净利润的规模和稳定程度均远不及同期的营收。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32亿元、3.87亿元和2.74亿元,剔除养殖业务影响后的可比净利润分别为2.54亿元、3.87亿元和2.74亿元,存在一定波动。
贝多财经发现,这同样体现在安佑生物的毛利水平中。报告期内,安佑生物分别录得毛利11.45亿元、11.21亿元和9.88亿元,逐年走低;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在持续下滑,从2020年的15.72%下降至2022年的8.55%。
贝多财经发现,阻碍安佑生物盈利能力提升的“拦路虎”,是其居高不下的原材料成本。
安佑生物在招股书中称,其饲料产品的原材料包括玉米、豆粕、小麦、米糠、面粉等。报告期内,该公司饲料业务的直接材料费用高达52.21亿元、92.12亿元和100.15亿元,分别占据饲料业务中主营业务成本的95.41%、96.34%和96.36%。
不仅如此,安佑生物原料的平均采购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其中,玉米作为饲料生产中投入量最大的原材料,平均采购价格由2020年的2374.36元/吨上涨至2022年的2946.18元/吨,增幅达23.71%,豆粕、米糠等原材料亦是如此。
此外,安佑生物存在产能利用率走低的问题。
以2022年为例,安佑生物的产能为439.87万吨,相较2021年的401.42万吨有所上升,但产量却相较于2021年减少了3.43吨。这也导致其2022年产能利用率仅为63.97%,相较2021年的70.95%下降了6.98个百分点。
即便如此,安佑生物仍打算为产能的扩张持续加码。据招股书披露,本次冲刺IPO,该公司拟募资11.04亿元,分别用于饲料生产项目、数字化智能平台技术改造项目和流动资金的补充。
而在安佑生物公布的11个募资项目中,有9个项目与饲料生产建设相关。具体来看,该公司预计在饲料生产方面投入7.742亿元,占其募资总额的约70.13%,可以说,本次冲刺上市,安佑生物正是奔着“扩产”而来。
对于新增产能能否消化这一问题,安佑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9 个饲料生产相关募投项目可以有效提升该公司的业务规模和行业影响力,丰富产品线,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进而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