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雷达原创

世茂集团,为10亿美元债违约道歉

10亿美元难倒世茂。

1.jpg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多次展期之后,世茂集团还是没能抗住。

7月3日晚,世茂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的一笔本金总额为10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已于7月3日到期,但公司尚未支付这笔本息总计10.24亿美元的应付款,并为此道歉。

世茂集团表示,就尚未支付的其他境外债务的本金款项,一直在与相关债权人持续讨论,以期达成友好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世茂资金紧张早有迹象。今年1月6日,中诚信托和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下称“世茂建设”)各自发布公告,对世茂旗下公司是否违约展开辩论。此后从4月份开始,世茂名下多只境内公司债宣布展期。

将债务压力延后,世茂还需获得更多债权人的支持。据上述公告,公司没有收到债权人任何加速还款通知,且收到银团贷款行出具的书面支持函,原则上支持公司继续探讨重组方案,并愿意与公司合作,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并无意采取法律行动。

世茂集团也一直在努力处置资产自救,这次公告中披露了已聘请钟港资本有限公司作为财务顾问。钟港资本曾被华夏幸福、蓝光发展聘请为财务顾问。

但在目前环境下,世茂的资产处置自救之路似乎没有新的进展。另外,截至目前,世茂集团尚未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

10亿美元债未能兑付

还不上美元债的房企,又多了一家。

7月3日,世茂集团发布公告称,一笔7月3日到期的10亿美元公募债券未能进行本息偿还。

据悉,该笔优先票据起息日为2017年7月3日,本金总额为10亿美元,票面利率为4.75%。截至2022年7月3日,该笔优先票据本金及未付利率总计约为10.24亿美元已到期应付,但世茂方面尚未支付有关款项。

世茂集团表示,尽管公司持续努力增强其流动性状况,但受限于债务再融资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整体具挑战性的经营及资金状况,本集团的信贷评级出现负面变化,及出现境外债务本金未付情况。

此外,公司就尚未支付的其他境外债务的本金款项,一直在与相关债权人持续讨论,以期达致友好的解决方案。公司坦言,倘本集团无法就有关债务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相关债权人可能有权根据相关债务条款要求加速有关债务的还款,或对本集团採取执行措施。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收到了来自2018、2019银团大多数参贷行出具的书面支持函,表示其原则上支持公司继续探讨重组方案,并愿意与公司合作,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并无意采取法律行动。

2018年银团贷款及2019年银团贷款属世茂集团境外债务的重要部分。目前,公司暂未收到境外债权人任何加速还款通知。

有媒体报道称,世茂集团2019年银团贷款总额为8.4亿美金和39.94亿港币,其中根据协议规定,本金总额的15%将于2月9日到期,2022年8月9日支付2.7亿美元,其余部分将在明年分两期支付。

公告还透露,公司已聘请钟港资本有限公司作为财务顾问及盛德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与董事会及管理层一同评估集团的资本结构及流动性状况以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缓解目前的流动性问题。

天眼查显示,钟港资本成立于2015年,注册地在香港。媒体公开报道显示,钟港资本是上市公司TCL科技在香港设立的公司,是有投行和资管服务资质的金融持牌企业。

据悉,钟港资本业务之一是协助企业融资,曾是大发、鸿坤、融信等房企发行境外债券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和联席全球协调人。

除此之外,钟港资本的另一项重要业务便是债务管理。阳光城、恒大、华夏幸福、蓝光等房企暴雷后,无一不例外选择了钟港资本作为财务重组顾问。

境内债务方面,世茂旗下数个公司债已经展期。4月22日,发行额5亿元的“20沪世茂PPN002”进行了展期, 世茂股份首期将支付15%,剩余本金展期一年,分别按季度支付20%、20%、 20%和25%。

5月23日,余额剩下4.75亿元的“19世茂G3”展期方案获债权人通过,债券本金兑付日调整为2023年5月22日,展期一年。

根据世茂股份的公告,7月4日至7月6日将召开“20世茂G2”2022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调整本息兑付等议案。

最新公告中,世茂集团做出保证,公司将致力继续积极与债权人接洽,寻求实施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尽最大努力公平对待债权人并保障集团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4600亿负债规模

世茂的债务规模有多大?

根据2021年半年报,世茂集团总资产6265.68亿元,总负债4636.3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 。

其中,截至2021年6月底,世茂集团有息负债总额由2020年末约1451亿元增加到2021年中的1645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27%。短期有息负债44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票据97.9亿元,一年内到期借款346亿元。

此外,彼时账面现金823.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47亿元,预售监管资金约219亿元。

仅从数据来看,世茂处在安全线之上。按照“三条红线”指标,去年上半年世茂集团保持在绿档,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净负债率50.9%,现金短债比为1.9倍。

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形式急转直下,销售下滑叠加部分房企出现违约致使行业整体的融资难度逐渐加大,有关世茂出现流动性压力的消息在2021年底开始频繁出现。

美银证券认为,世茂表外债和信托负债更令人担忧,包括其管理陷入困境的福晟项目的合资平台带来的不确定影响。瑞银的报告则估算称,世茂集团的表外负债约为1200亿元。

今年1月份,世茂还陷入一场债务违约“罗生门”。

1月6日,中诚信托发布“2020年中诚信托诚颐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诚颐11号”)临时公告,鉴于信托计划的交易对手未能在合同约定时点,及时足额履行差额补足义务,已出现实质性违约。

其中共同差额补足义务人上海骞奕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骞奕”)和佛山德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德茂”)均为世茂旗下公司。

1月7日,世茂建设发布公告,针对前日中诚信托的公告说明称,“尚未有公开市场的债务违约”。

但对于中诚信托提及尚未收到的3.02亿元,按协议约定,上海骞奕应于2021年12月25日(节假日顺延至2021年12月27日)偿付。按双方前序沟通的情况,上海骞奕已偿还了1.47亿元,尚余1.55亿元尚未偿付,公司及项目公司需按照协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

在4月1日穆迪撤销对世茂集团评级前,2月23日,该机构将世茂集团的公司家族评级(CFR)从“B2”下调至“Caa1”。

与此同时,穆迪将其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穆迪称,世茂CFR下调至Caa1反映了该公司未来6-12个月的流动性风险加剧,因为该公司为解决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而筹资的进度慢于预期,负面展望反映了世茂同期的偿债能力较弱。

雷达财经查询久期财经发现,目前世茂集团存续8只境外债券,总规模为57.19亿美元,合约383亿元人民币。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目前世茂集团旗下世茂建设和世茂股份共存续境内公司债、中期票据、ABS等共21只,金额合计超过200亿元。

出售资产自救

通过债务展期、时间换空间,世茂集团获得了喘息之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过往房企自救动作来看,“借新还旧”被堵死的情况下,处置资产和销售回款成为主要解困手段。

资产出售方面,从去年年底发生流动性危机以来,世茂集团就迈出了这一步。根据公司公告,资产处置包括20.86亿港元出售香港物业,10.6亿元出售上海黄浦路地块,以及18.445亿元出售所持广州亚运城项目股权,45亿元出售上海外滩茂悦酒店。

公开信息显示,除了上述项目,近几个月世茂又陆续出售了上海21街坊、北京IN三里、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等多处资产。

据悉,这些资产累计出售总额已超过百亿元。然而,这些项目出售能收回的资金,对世茂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更抵不上世茂去年一个月的销售金额。

2021年全年,世茂集团的累计合约销售总额约为2691.1亿元,同比减少10.39%,算下来月均销售额为224亿元。

而今年以来,在房地产行业不利的大环境下,世茂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五个月,集团的合约销售额约为342.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217.9亿元下降约72%。

世茂集团表示,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以减轻不利市况的影响并提升本集团的流动性,其中包括就现有融资商讨展期及豁免、尽量减少对项目施工及营运的干扰、加快销售及回款,以及出售若干资产。

销售大幅滑坡,无疑使得世茂的自救之路更加举步维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未能按期披露2021年财报,世茂集团在港交所从4月1日起停牌至今。公司表示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停牌前世茂集团公司股价报4.42港元,年内跌幅为13.33%,总市值为167.9亿港元。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