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新希望作为由养殖、种植起家的农业大亨,是国内农业企业领域内的翘楚,现如今早已由最初单一的农业企业摇身一变,发展成为涵盖农业、化工、地产、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集团企业,连续十八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近来,旗下新希望六和在养猪行业的颓势,和新希望服务赴港IPO的大动作引人关注。
养猪方面:养猪产业亏损6亿
5月10日,新希望公布的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内容中指出,2020年,新希望整个销售达1098.25亿元,同比增幅为33.85%。2021年第一季度整体利润1.36亿,去年同期第一季度整体利润16.2亿,下降91.6%,主要原因是猪产业亏损。今年第一季度新希望猪产业亏损达6亿,去年同期一季度盈利6.7亿元,相比下降了约13亿。在营收增长的背后却是盈利未增,第一季度利润下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养猪板块。
造成新希望猪产业亏损的外部客观原因主要是生猪价跌及饲料价涨。截至目前,全国生猪均价跌至9.39元/斤,局部地区散养户更是报价7.5元/斤。与猪价下跌相反的是饲料价格上涨。近期,一大批饲料企业宣布饲料涨价,最高涨至160元/吨。生猪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产业毛利减少。但除了外部市场存在的客观因素之外,公司内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近日,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21家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对新希望进行了集体调研,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总裁张明贵表示公司在养猪方面确实存在经营不理想的现状,原因在于公司在养猪产业发展中存在认知不足、准备不充分、盲目扩张、追求短期目标的情况,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应对机制欠缺,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张明贵称过往公司过度追求短期出栏目标的规划方向存在偏颇。2020年新希望为追求产能扩张,引入了大量低效母猪,忽略了养殖行业自身的规律和特性,部分母猪在两个季度之后仍不能受孕,便在评估后对其中一些进行了淘汰。截止到今年四月底,除了自留的能繁母猪之外,还外购了大量母猪,增加了采购成本。此前,新希望曾定下出栏目标:2019年350万头,2020年800万头,2021年1500万头,2022年2500万头。此次,被问到对2021年出栏目标时,公司也只是表示在发展节奏和经营思路上做了很大的转变和调整,暂时没法公布具体出栏数量。
在用工方面,新希望虽然引入了大量人员,数量从一万达到了五万,但相应地未能落实人员管理和培训,人员管理及培训模式没有匹配上大量增长的人员扩充,完成了“招人”,后续“用人”没有很好的跟进。除此之外,公司在整体组织架构和管理、运营投入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未来,为了有效缓解养猪行业的经营现状,公司将由求快转变为求稳的发展战略,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有效经营和持续经营,确保稳定、稳健、可持续增长,尤其在种猪、仔猪上不做过山车发展,有价值的出栏,而不是一味的大干快上。
目前,由于非瘟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生猪出栏量也开始大幅回升,根据历史经验及周期性来看,新希望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下半段猪价将会有所反弹。
物业方面:新希望服务港股上市
虽然在“养猪”方面传出亏损的消息,但新希望集团旗下的新希望服务却传来了佳讯。2021年5月11日,新希望服务在港发布全球发售公告。此次,新希望服务拟在全球发售2亿股,其中香港发售2000万股,其余国际发售1.8亿股。首次募股定价为3.8-4.7港元,预计最多募集9.7亿港元,独家保荐人及独家全球协调人为农银国际。预计将于5月25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发行,股票代码03685.HK。
据悉,新希望服务此次获得包括Neptune (贝壳)、Green Better(小米)、Peak Re鼎睿再保险(复星国际)、CSIIL(中国四川国际投资)、Keltic(深圳凯尔汉湘实业)以及Golden Star在内的六家公司3.831亿港元的认购金额,其中投资数额最多的是海王星背后的全资控股股东贝壳。
新希望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新希望地产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辐射城市包含成都、上海、杭州等地,尤以川渝城市区为主。据过往数据来看,新希望服务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四大板块,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物业服务工作:物业管理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商业运营服务及民生服务产生收入。2020年度,新希望服务在以上四项的收入分别为1.89亿元、1.68亿元、1.12亿元和1.17亿元。
据新希望服务发布的全球发售公告中称,截至2020年12月31日数据,新希望服务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总收入分别约为2.58亿、3.81亿及5.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106万元、6404万元、1.1亿元,总收入及净利润整体看呈上升趋势。其2020年在国内物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占0.26%,至2020年12月31日总在管露面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到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时,可进一步增值1140万平方米。
不过,同大多数依赖于母公司地产业务的物业公司一样,新希望服务的大部分营收也同样来自于自己的母公司新希望地产,第三方独立开发项目给新希望服务创收占极小部分。除了依赖母公司外,地域依赖属性也较强,主要聚焦在西南、华东地区。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陈静还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新希望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会侧重高毛利率的商业运营以及民生服务板块。
新希望服务是本年度首家赴港IPO的物业企业,目前还有多家物业企业已递表排队等待通过聆讯。至此,除新希望服务外,新希望旗下新希望(000876.SZ)、新乳业(002946.SZ)、华创阳安(600155.SH)、兴源环境(300266.SZ)和*ST飞马(002210.SZ)五家公司均以上市。
回溯过去:新希望的发家史
随着新希望服务赴港IPO,刘永好家族在自己的商业版图开拓之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此前,2021年4月发布的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刘永好及家族以121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2名,这位“养猪大户”背后的发家史也很值得一说。
1982年,刘永好在改革开放之初便同自己兄弟一起,纷纷辞去在企业的工作,回到四川农村创业,通过变卖家中物件筹得创业启动的1000元资金,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六年时间里,先是饲养鹌鹑,之后转而为其他鹌鹑饲养农提供饲料,从种植、养殖逐步发展为饲料生产。后来,在不懈的坚持之下兄弟几人一起创办了希望集团,彼时,希望集团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
此后,为顺应企业的发展和避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兄弟四人开始“分家”,决定分开发展,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分别成立大陆希望公司、东方希望公司、华西希望公司以及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在当时政策的红利及公司正确的规划之下,发展势头迅猛。此后,新希望集团的企业产业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饲料,更是开拓到了乳业及肉食品加工、房地产、金融投资、化工、商贸等领域。1993年,作为政协委员的刘永好同其他代表一起发起成立了民生银行,新希望是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刘永好也曾连续两届成为民生银行董事长。
刘畅作为刘永好之女,也不得不提。她16岁赴美留学,获得MBA学位后,回京同许多企业名流学习,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获得EMBA学位,在新希望集团从基层学习,后接任父亲成为新希望董事长。2006年,胡润首次发布女富豪榜,刘畅成为中国最年轻女富豪,彼时她才26岁,以25亿元的身家排名第9。
在布局多个领域且多家子公司上市之后,新希望日后的商业版图又将如何开拓和扩张,雷达财经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