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深圳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必选”)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国泰君安为其独家保荐人。贝多财经了解到,这是优必选自2023年1月31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冲刺IPO。
天眼查信息显示,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3月,共对外投资了67家企业。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4.0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周剑,股东包括周剑、夏佐全、夏拥军、熊友军、王琳、赵国群等。
据招股书介绍,优必选致力于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商业化、销售、营销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针对教育、物流及其他行业定制的企业级机器人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算,优必选在2022年中国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排名中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2.8%。同时,该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大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供货商,市场份额为22.5%。
优必选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的技术具有可扩展性、自适应性和可兼容性,能够与物联网(IoT)兼容的服务应用程序一起运行。截止目前,优必选已推出逾50类产品,并售出超60万台机器人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优必选已经实现商业化,其推出的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包含Walker X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小型AI赋能人形Alpha Mini悟空、人形Yanshee偃师教育机器人、消费级智能服务机器人等。
不过,优必选仍未实现盈利。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优必选的收入分别为7.40亿元、8.17亿元和10.08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7.07亿元、9.18亿元和9.8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6.43亿元、7.61亿元和7.82亿元。
2023年前四个月,优必选实现营收1.32亿元,较2022年的1.03亿元增长 28.51%;期内亏损为4.21亿元,2022年同期为4.12亿元。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该公司的经调整净亏损为2.74亿元,2022年同期为3.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优必选的毛利水平也处于下滑态势。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前四个月,优必选的毛利分别为3.31亿元、2.56亿元、2.94亿元和3007.3万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44.7%、31.3%、29.2%和22.8%。
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优必选的收入结构有所变化。报告期内,该公司来自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分别为6.12亿元、4.62亿元、5.17亿元和5557.9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7%、56.5%、51.2%和42.2%。
与之相对的是,优必选物流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营收曲线持续上扬。具体来看,其来自该项业务的收入由2020年的1269.0万元增至2022年的2.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5.63%,占比由2020年的1.7%增至2022年的26.1%。
此外,在收入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的前提下,优必选的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设备业务于2023年前四个月逆势增长,实现收入5454.4万元,几乎占其期内总收入的二分之一。
自主研发能力是在智能机器人市场中立足的先决条件,优必选深谙此道。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四个月,该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28亿元、5.17亿元、4.28亿元和1.6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7.9%、63.3%、42.5%和122.1%。
不难看出,优必选的持续亏损与其持续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不过,高额的研发投入也助力该公司取得了不俗的研发成果。截至2023年4月30日,优必选拥有逾1750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350项为海外专利。
持续亏损下,优必选能够维持日常经营且持续投入研发,势必离不开外部融资的加持。本次上市前,该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涵盖了腾讯、启明创明、工商银行、科大讯飞、海尔、澳洲电信、民生证券、中信金石等家明星机构。
根据天眼查信息,优必选在2013年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开始,一直颇受资本青睐。其中,优必选于2018年5月完成8.2亿美元的C轮融资刷新了当时AI领域单轮融资纪录,本轮投资后,该公司的估值达到50亿美元。
在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优必选创始人周剑持股25.48%,并与深圳三次元、夏佐全、夏拥军、王琳、深圳进化论、熊友军、深圳智能优选和赵国群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2.59%。
其中,周剑为优必选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熊友军任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王琳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助理,夏佐全为该公司非执行董事。
此外,腾讯控股持有优必选6.48%的股份,为其第一大机构股东。贝多财经了解到,腾讯不仅为后者提供资金支持,还与其进行技术合作,依托腾讯云的AI技术优势和该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积累,共同推动“智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