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在筹划资产注入自家上市公司失败后,安徽富豪朱世会火速开启了新一轮出售计划。
8月12日晚间,衢州发展(600208)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先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导电科”)95.4559%的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30亿元。公司股票于2025年8月13日复牌。根据估值,标的公司100%股权预估值不超过120亿元。
2025年6月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先导电科以220亿元人民币位列榜单第331位。按照此估值计算,先导电科出售价出现大幅缩水。
朱世会最初的交易对象并非衢州发展,而是自家上市公司光智科技。但筹谋接近一年后,该项并购最终失败。
先导电科出售价预计较胡润估值大幅下折
根据光智科技此前公告,去年9月27日,公司与本次交易的主要交易对方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导稀材”),签署了《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协议》,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先导稀材持有的标的公司先导电科44.91%股份,亦有意购买标的公司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
公告称,最终股份转让数量、比例、交易价格、支付方式由交易各方另行签署正式协议确定。
天眼查App显示,先导电科成立于2017年,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股权穿透后朱世会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为44.5%。本次交易对手先导稀材成立于2003年,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样为朱世会。
同花顺iFinD资料显示,朱世会为光智科技最终控制方。
基于此,本次公告称,因标的公司控股股东同受本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2025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先导电科的估值为220亿元,以此计算,先导电科44.91%的股权价值接近百亿。而彼时,光智科技总市值仅31.36亿元,因此这次重组被外界形容为“蛇吞象”式交易。
关于资金来源,公告显示,公司拟以发行 A 股股份等方式购买标的公司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光智科技在公告中并未披露标的资产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
此后,光智科技多次披露并购进展。其中在5月12日晚间,光智科技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交易涉及的尽职调查、审计和评估等相关工作尚未完成,交易细节尚需进一步沟通商讨,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公司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本次交易的相关事项
而在6月27日,公司直接宣布并购终止。对于终止原因,光智科技解释称:“自筹划本次交易以来,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交易各相关方推进本次重组工作。但鉴于本次重组事项自筹划以来已历时较长,外部环境较本次重组筹划之初发生了一定变化,公司与本次交易的部分交易对方就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长期利益,公司经审慎考虑,决定终止本次重组事项。”
然而,短短一个多月后,朱世会就谋划先导电科与另一家上市公司牵手。
7月29日,A股上市公司衢州发展披露,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先导稀材持有的先导电科的股份,有意购买先导电科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8月12日晚间,衢州发展发布收购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先导电科95.46%的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先导电科100%股权预估值不超过120亿元。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以询价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该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本次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0%。
根据官网信息,先导电科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和回收真空镀膜用溅射靶材和蒸发材料。产品系列包括高纯金属、合金、贵金属及陶瓷材料所制成的靶材、锭、颗粒及粉末,被应用于显示、光伏、半导体、精密光学、数据存储及玻璃等领域。
据悉,靶材是高速荷能粒子轰击的目标材料,用于高能激光武器中,不同功率密度、不同输出波形、不同波长的激光与不同的靶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杀伤破坏效应。靶材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平板显示器、信息存储、工具改性、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去年3月,有报道称,在靶材领域全球市场被美国和日本公司占据80%全球市场主要份额,国产化率仅为20%左右。
而先导电科介绍称,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具备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靶材供应商之一,公司现有员工近三千人,在广东清远、安徽合肥、江苏徐州美国、德国等地建有多个研发制造基地。
虽然市场地位“耀眼”,但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并不顺利。
2024年2月2日,先导电科与国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但市场未等到先导电科招股书。
起底安徽富豪朱世会
作为先导电科掌舵人,朱世会个人经历极具传奇色彩。
光智科技曾披露,朱世会为中国国籍,安徽蚌埠人,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历,1993年-1996年在广东省对外经济发展公司任职;1996年-2003年在广州住友商事有限公司,任产品经理。
至于朱世会是如何掌握高纯度稀散金属及其化合物提成等核心技术,目前,尚未见朱世会及其创立的先导科技集团公开披露。据长江商报报道,坊间传闻是,朱世会“偷师7年”。传闻称,朱世会加入广州住友商事,目的就是学习技术。住友商事的金属工业部,其中有一项重要业务就是提纯稀散金属,朱世会是产品经理,这给他提供了“偷师”机会。
南方日报曾报道,朱世会于1993年起先后在两家企业供职,一直到2003年。其间,朱世会曾在企业采购销售部门担任经理,并接触到硒、碲等化学元素。
硒、碲等元素属于“稀散金属”,朱世会在稀散金属的高附加值应用中看到了商机,同时,抱有产业理想的他也希望能扭转中国在材料行业的薄弱现象。两相结合,他决定在这个赛道大干一场,并于1995年涉足稀散金属材料行业。
1995年,朱世会成立了先导科技集团,涉足硒、碲等稀散金属材料行业,但起初公司发展形势并不好。
直到2003年,朱世会正式脱离原单位,将初创团队、生产设备等迁至广东清远,并在这里成立了先导稀材。彼时,清远各项要素成本相较广州更低,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对于创业型企业有较大吸引力。
与此同时,国内稀有金属市场也在这个时候逐渐成熟,朱世会的先导稀材迎来了“一日千里”的发展机遇:2005年,先导稀材即买下原本租用的10亩地;2014年与比利时优美科合资成立ITO(氧化铟锡)靶材清远工厂;2017年实现对优美科ITO业务的全资收购。
此外,朱世会也很早尝试涉足资本市场。早在2012年其带领先导稀材试图在创业板上市,但由于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存重大不确定性等原因,证监会未核准该公司的上市申请。
时间来到2019年,朱世会通过持股99.97%的粤邦投资以协议受让方式,获得上市公司中飞股份的控制权,并将其更名为光智科技。
曾被深交所通报批评
资料显示,中飞股份上市之初的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机加工零部件领域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但2017、2018年公司业绩暴跌,2019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12亿元。
在上市公司原有主业受困的情况下,朱世会入主后,开启了其资本运作之路。其中在2020年初,中飞股份宣布与先导稀材合资设立合资公司清远中飞先导科技有限公司,后又更名为安徽中飞先导、安徽中飞,合资公司聚焦于光学材料和光学元器件、红外光学元器件等的研制、生产。
由此,中飞股份实现高端铝合金材料、红外光学及激光器件双主业经营。由于主营业务的变化,自2021年11月24日起,中飞股份证券名称变更为光智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智科技推进“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项目”期间,公司控股孙公司安徽光智向贵溪市三元冶炼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材料供应商以预付款形式转账,上述主体在收到款项后将部分预付款转入朱世会控制的关联企业广东长信精密设备有限公司,导致形成对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间日最高占用余额为7.7亿元。由此光智科技、朱世会等被深交所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除此之外,2024年4月,朱世会的粤邦投资还曾向光智科技子公司安徽中飞注资8亿元,同样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
值得关注的是,易主更名之后,增加了主营业务的光智科技经营业绩一度非常糟糕。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光智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5亿元、7.24亿元、9.36亿元、10.1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24亿元、0.04亿元、-1.14亿元、-2.41亿元,连续增收不增利。
2024年,公司业绩有所好转,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增长105.09%。
数据显示,过去数年光智科技的负债率一直较高,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84.17%、89.84%、98.07%。到了2024年,这一指标降至77.69%。
对于朱世会未来的资本运作,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