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贝壳中报净利润连降两年,董事局主席彭永东曾因7亿薪酬惹“吸血”质疑

左晖去世后,彭永东等高管薪酬暴涨。

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8月26日晚间,贝壳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93.39亿元,同比增长24.13%。公司净利润为21.62亿元,同比下降7.31%。

而这其实已是贝壳连续第二年中报净利润出现下滑,2024年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23.33亿元,同比大降42.4%。

截至上半年末,贝壳的门店数和活跃门店数,同比均实现三成以上的增长,同期公司经纪人数量同比也实现两成以上的增长。不过,今年4月至6月,公司平均移动月活跃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00万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贝壳曾卷入“天价薪酬”质疑。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薪酬总额暴增83倍,达到7.13亿元之巨。

同期,贝壳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单一刚的薪酬总额也狂飙76倍,涨至5.29亿元。即便与龙湖、万科、碧桂园等众多知名房企的高管们相比,彭永东、单一刚二人2023年的薪酬也可谓是“一骑绝尘”。

对此,贝壳曾解释称,高管收入主要源于股权激励。但这一解释,并未能完全驱散外界的重重疑虑,诸如“吸血”之类的质疑声依旧此起彼伏。

连续两期中报净利润下滑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贝壳总交易额为1.72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7万亿元增加17.3%;存量房交易的总交易额为1.16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2万亿元增加13.7%;新房交易的总交易额为487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871亿元增加26%。

上半年,贝壳的营收为493.3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97.48亿元增加24.13%。

截至上半年末,贝壳门店数同比增长31.8%至60546家。平台活跃门店数达58664家,同比增长超32%。

截至上半年末,贝壳经纪人数量为55.8万名,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45.87万名增加21.6%;活跃经纪人数量为49.16万名,较去年同期的41.15万名增加19.5%。

今年4月至6月,贝壳移动月活跃用户数量平均为4870万名,而去年同期为4970万名,同比减少100万名。

上半年,贝壳的营业成本总额较2024年同期的291亿元上升33.4%至388亿元。

其中,贝壳的运营费用总额由2024年上半年的86亿元增加3%至今年上半年的89亿元。

一般及行政费用由2024年上半年的41亿元减少3.5%至今年上半年的40亿元。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股份支付薪酬费用减少。

公司的销售和市场费用,由2024年上半年的35亿元增加4.7%至今年上半年的37亿元,主要由于家装家居业务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增加。

公司研发费用,由2024年上半年的10亿元增长25.2%至今年上半年的12亿元,主要是由于研发人员人数增加及技术服务费用增加。

今年上半年,贝壳的经营利润为17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20亿元。上半年经营利润率为3.3%,而2024年同期为5.1%,对此,贝壳表示,主要由于毛利率降低,部分降幅被经营杠杆有所改善所抵销。

上半年,公司经调整经营利润为28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38亿元。经调整经营利润率为5.6%,而2024年同期为9.5%。经调整EBITDA为40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50亿元。

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21.62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3.33亿元,同比下降7.31%。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上半年,贝壳的净利润为40.49亿元。据此计算,贝壳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幅达42.4%。

贝壳联创高管薪酬狂飙,三年大涨数十倍

天眼查显示,贝壳先后于2020年、2022年登陆美股和港股。在房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的当下,贝壳旗下多位高管的“天价薪酬”,曾在今年4月引发外界的广泛热议。

翻阅贝壳往年发布的财报可知,贝壳部分高管们的薪酬变化惊人。身为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的彭永东,2021年的年度薪酬总额为847.8万元。

仅仅一年后,这一数字便飙升至4.75亿元。而在2023年,彭永东的薪酬总额进一步攀升,达到7.13亿元的规模。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公司另一位高管——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单一刚的身上。2021年,单一刚的年度薪酬总额为685.3万元。

到了2022年,单一刚的薪酬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增长至3.55亿元。2023年,单一刚的薪酬总额再创新高,达到5.29亿元。

按照前述薪酬数据计算,彭永东的薪酬在三年间涨幅高达83倍,单一刚的薪酬涨幅也达到76倍。

事实上,除了前述提到的这两位高管,贝壳还有不少高管的年度薪酬在过去几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财报显示,贝壳支付给董事们的薪酬总额,从2021年的2426.9万元,一路上涨至2022年的8.51亿元,并在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2.66亿元。

与此同时,贝壳五名非董事最高薪酬雇员的薪酬总额也从2021年的3.06亿元,一路上涨至2023年的4.2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彭永东、单一刚薪酬总额从数百万级别上升至过亿级别的2022年,贝壳的业绩却处于下滑状态。

当年,贝壳营收下滑24.87%,降至606.69亿元,净利润更是连续第二年陷入亏损,全年净亏损达13.97亿元。

而横向对比同处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企业,在房地产行业整体遇冷的大环境下,彭永东、单一刚的薪酬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准。

比如,龙湖集团董事长陈序平2023年的总薪酬虽然达到3466.9万元,但仍不及彭永东同年薪酬的5%。

另据万科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时任万科董事会主席的郁亮自愿放弃2023年度奖金,该年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7万。

另外,自报告披露之日(2024年3月28日)起,时任董事会主席郁亮、总裁祝九胜、监事会主席解冻自愿领取月薪税前1万元。

2023年12月,碧桂园也通过公告披露,结合行业和公司实际经营需要,身为公司执行董事的杨惠妍、莫斌、杨子莹及非执行董事陈翀均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

前述四人作为董事的年度薪酬,分别由37万元、300万元、200万元、37万元统一调整至12万元,即月薪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彭永东和单一刚的薪酬虽有所下降,但仍分别高达4.01亿元、2.99亿元。

“左晖时代”落幕,两位联创成新掌舵者

贝壳诞生的故事,要从千禧年之后讲起。彼时,北漂多年的左晖敏锐察觉到北京房产买卖租赁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诸如吃差价、恶意克扣客户押金等乱象频发。

左晖自身也深受其扰,这一切促使他决心投身房产经纪行业。2001年,左晖在北京朝阳区甜水园开设了首家链家门店,就此开启了自己在房产领域的创业征程。

作为闯入房产经纪行业的“高知”创业者,左晖在行业内创造了多个开创性举措。

2002年10月,左晖首推二手商品房转按揭业务;2003年7月,其又推出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业务,创新了二手房交易规则,借此提升了房产经纪行业的信誉与品牌。

凭借在房地产行业拼搏多年攒下的积蓄,左晖在2004年买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而在其长达20年的从业生涯里,左晖带领公司一路披荆斩棘、发展壮大。

2011年,左晖将目光聚焦在当时饱受诟病的假房源泛滥问题上,他毅然提出“真房源行动”计划,并携手中消协启动百万保证金先行计划,使公司成为第一家在中消协建立先行赔付金的房地产中介企业。同年,左晖创办公寓品牌自如,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2018年,贝壳找房横空出世,展现出左晖更为宏大的商业野心。在左晖的精心运作下,贝壳找房很快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规模化扩张,并用短短两年时间成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2021年5月,左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当时发布的《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中,左晖凭借2220.3亿元的财富位列中国富豪第8位,一举超越许家印、王健林等地产界大佬,荣登中国地产新首富之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仅仅几天后,贝壳便传出一则噩耗:时任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的左晖因疾病意外恶化去世,终年50岁。消息一出,瞬间震惊整个地产圈和中介圈。

然而,贝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无法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仍需维持正常运营。同年5月24日,贝壳宣布,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彭永东接替左晖担任贝壳董事长一职。

同时,为纪念左晖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贝壳授予左晖公司“永远的荣誉董事长”称号。

公开资料显示,彭永东于2010年加入链家。在此之前,他曾担任IBM战略与变革高级咨询顾问,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链家等多家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而单一刚在加入链家之前,曾是大连好旺角房屋经纪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并担任该公司副总裁。2007年12月至2021年9月,单一刚担任北京链家董事,并在北京链家发展初期深入参与北京链家的所有战略决策,为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晖去世后,以彭永东、单一刚为代表的管理团队,成为了贝壳新的掌舵者。根据贝壳发布的2024年年报,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彭永东持股比例为5%,拥有22.1%的投票权;单一刚持股比例为2.7%,拥有10%的投票权。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胡润研究院今年3月发布的《2025全球胡润富豪榜》上,左晖的遗孀朱艳及其家族凭借390亿元的财富再度上榜。而贝壳联合创始人彭永东,今年也以80亿元的财富跻身《全球胡润富豪榜》。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