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刻得”,SH:688158)发布公告称,莫显峰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首席技术官(CTO)暨核心技术人员职务,且辞任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其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截至莫显峰离职当日,其与季昕华、华琨合计持有9768.8245万股优刻得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1.56%;季昕华、莫显峰每一股对应5票表决权,占全部表决权数量的49.5%;华琨每一股对应1票表决权占公司全部表决权数量的3.12%。
莫显峰离职后,其持有的特别表决权股份将转换为普通股份。本次特别表决权变动后,季昕华所持的股票仍具有特别表决权,且三人仍为一致行动人,合计表决权占公司全部表决权数量的45.86%,优刻得的控制权未发生变更。
据贝多财经了解,莫显峰2012年与季昕华、华琨共同筹办优刻得,是该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2022年4月,共同创始人华琨因个人原因辞去该公司首席运营官职务,又于今年9月辞去董事一职,自此不再担任优刻得任何职务。
而随着莫显峰的离职,优刻得的三位初始创始人仅剩董事长兼CEO季昕华一人。
公开信息显示,UCloud优刻得是一家云计算服务平台,自主研发IaaS、PaaS、大数据流通平台、AI服务平台,推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等全线云产品,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
2020年1月,优刻得抢占国内公有云赛道先机,头顶“中国云计算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33.23元/股,上市之初便颇受资本青睐,市值最高达到了532亿元,一时风光无限。
但好景不长,优刻得上市后发布的第一份年报便难言合格。具体而言,该公司2020年的收入为24.55亿元,同比增长62.06%;归母净利润为-3.43亿元,而此前的招股书显示,优刻得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在上市后第一年交出由盈转亏答卷的优刻得,此后的收入规模更是一度走起了下坡路。该公司的收入由2021年的29.01亿元下滑至2022年的19.72亿元,降幅为32.02%;但该公司的净亏损较2021年的-6.33亿元有所收窄,为-4.13亿元。
对于营收下降、亏损收窄,优刻得解释称该公司于2022年年初进行了战略调整,基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客户自身降本诉求,对产品、资源进行了优化,注重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该公司毛利率较2021年同期的3.36%回升至8.07%。
进入2023年后,优刻得的降本增效策略仍在贯彻落实,该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均较2022年同期有所减少。其中,尤以研发费用的缩减最为显著,由2022年同期的1.69亿元降至1.10亿元,降幅达到34.76%。
不仅如此,优刻得的研发人员人数由2022年同期的518人减少至426人,一年内减少近百人;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亦由29.53万元减少至23.60万元。该公司在财报中坦言,此举是为提升运营效率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优化。
2023年前三季度,优刻得的总营收为10.99亿元,同比下降26.0%;归母净利润为-2.84亿元,同比增长19.0%,扣非后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增长29.0%。总体而言,优刻得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亏损幅度虽有收窄,但收入降幅十分明显。
就单季营收而言,优刻得于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3.60亿元,同比下降19.0%;归母净利润-9560.73万元,同比下降6.0%。不过,优刻得的扣非后净利润为-8001.01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亏损有所收窄,幅度为18.0%。
对于业绩的下滑,优刻得方面表示主要是因其前三季度公有云业务收入的减少,云分发低毛利业务规模的调整导致该项业务收入降幅较大,以及混合云业务和云通信业务受市场变化影响,收入有所减少所致。
纵观云计算市场,随着阿里、华为等商业巨头的加码,云服务赛道上头部虹吸效应凸显,市场呈现强者愈强的格局。中国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和PaaS市场中前五企业市场份额总和分别为72.4%和66.9%。
身处云计算这一重资产行业,如何在占比不到三分之一的剩余市场中瓜分蛋糕,对中小云厂商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与优刻得一样,目前市场中的大多中小云厂商正处在精简业务规模、改善盈利能力的“自救”阶段。
2023年第三季度,金山云实现收入16.25亿元,同比下降17.5%;前三季度累计收入为53.25亿元,同比下降12.0%。对于营收下滑,金山云将其归因于该公司主动缩减为内容分发网络(CDN)客户提供的服务规模,以及淘汰亏损客户。
在服务规模的调整下,金山云的营业成本较2022年同期下降至14.29亿元;净亏损约为8.00亿元,虽较2023年第二季度4.98亿元有所增加,但同比收窄1.46%;前三季度的总亏损约为18.97亿元,较2022年同期收窄12.46%。
早在冲刺IPO时,优刻得就曾在招股书中直言,相比于腾讯云等竞争对手,其目前业务体量相比行业巨头较小,或存在由于行业竞争导致市场地位下降、净利润持续下滑乃至上市当年即亏损的风险。如今看来,优刻得的担忧一语成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紧随时代主旋律才是硬道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季昕华称目前大模型正处于风起云涌的阶段,优刻得将紧紧围绕提供“算力支持”这一定位发展。
在回复投资者关于“公司的算力底座是否能为人工智能产业客户提供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开发服务”一问时,优刻亦表示其目前管理的算力规模超3000P,能够支持在AI领域内的大部分业务。未来,该公司会持续跟进多模态AI技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