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主编推荐

地产退潮,险资裸奔

2021/12/10 15:34:30 0人评论 948 次

一场史无前例的救市行动展开,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股市。然而,阿斗,始终是阿斗。一个多月后,股市二次探底,血流满河。

前海人寿 Morse姐摄

作者 | Morse姐

来源 | 摩斯地产(ID:MorseHouse)

2015年7月8日清晨,一道特殊的通知,从金融街鑫茂大厦里的保监会发出。

剔除掉程式化的文字,最赫然醒目的是:保险资金增持蓝筹股!

一场史无前例的救市行动展开,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股市。然而,阿斗,始终是阿斗。一个多月后,股市二次探底,血流满河。

股灾之后,地产行业却迎来了好机遇:去库存!年底,经济乏力之下化解房地产库存被提上台面。由此,销售停滞的房地产迎来了一个好时光。许多房企,由此冲向拼命加杠杆的快车道。

平安、泰康、恒大人寿、前海人寿等雄心勃勃的险资力量,接下来都将为地产业加油。重要的转折点,往往也是各类秃鹫掠食的绝妙时点。它们,短时间内将会收益丰厚,也在资本市场掀起惊天骇浪。并不直接开发房地产的险资平安,更是当仁不让,“隐形地主”这顶帽子越来越厚重。

然而,今年以来,地产业画风陡变,地产企业在违约的煎熬中忐忑不安。深度介入地产的险资也陷入了彷徨。

拥有前海人寿的宝能系早已不复当年举牌万科的豪情,姚振华在逐渐加高的债台下寻求解决方案;巨无霸平安的股价也从高位连续下挫,跌到了山腰;不差钱的泰康系入股阳光城,也惹出一地鸡毛;许家印的恒大人寿,更是在凛冬中颤抖。

入局

保监会号角吹响后,宝能系掌门人姚振华开始凌厉的进攻。接下来一年多,将会是他人生高光时刻。

这时候的姚老板,手里握有征伐资本市场的利器:前海人寿。2012年3月开业的前海人寿,是保险行业的一匹野马。从诞生之时起,就一路飞驰。成立两年就盈利,2014年保费收入达到了347亿元。

2015年7月10日,万科这个梦中人被惊醒。当天,姚老板旗下的前海人寿和一致行动人深圳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在万科持有的股份首次达到了5%的举牌线。惊醒之后,万科管理层依然没有完全意识到未来将经历怎样的一场缠斗。

经过一系列增持后,到了2015年8月26日,前海人寿和一致行动人持股数增至15.04%,逼近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的持股数。

2015年12月4日,前海人寿和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20.008%的万科股份,至此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这时候的姚老板已经停不下来了,策动着前海人寿和钜盛华继续将源源不断的弹药投入到万科。巅峰期,姚老板持有万科25.4%的股份,稳居第一大股东。

入局万科的同一年,前海人寿及钜盛华还通过认购华侨城新增发的股份,获得了该公司9.26%的股份,并在2016年7月将持股比例进一步增至9.89%。

前海人寿参与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过程中,更多的保险公司也在加大力度投入。

其实,在姚老板大举进攻万科之前,保险公司对于房地产已经有一定的热情。2015年之前,多家保险公司就曾分别进入金地集团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上演了一幕幕大戏。和谐健康保险、安邦人寿、富邦人寿多家险资也在2015年前介入金融街。险资扎堆某些上市公司也是彼时一个重要特征,毕竟政策有限定。

只是,这些都是插曲。2015年才是险资在地产行业疯狂进入的元年。

平安,正是这股极为生猛力量的代表。2015年4月1日,平安人寿以每股2.816港元认购碧桂园22.36亿股新股份,因此以9.9%的持股比例,跻身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

股灾之后的2015年11月5日,平安不动产全资附属公司富吉投资管理公司以每股0.6529港元认购朗诗地产3.27亿股新股份,认购后平安持股9.9%。

新华保险也在2015年入局房企,并持有中国金茂9.50%的股份。安邦(重组后为大家保险)则也选择在这一年杀入了远洋地产,以29.98%位居第二大股东。

加仓

化解房地产库存、放开户籍,种种利好都让险资意识到房地产里有大机会。险资在选择进入上市房地产公司的时候,也不约而同在随后的时间段里选择加仓。

中国平安的上市房企“二股东”之路,让它在外界博得了“隐形地主”称号。

2017年7月,平安大手笔增持旭辉控股。经过此次增持,平安共拥有旭辉控股约7.45亿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的10.12%。

2018年,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以每股23.655元的价格,共计137亿元受让华夏幸福19.7%的股权。加上此前所拥有的0.18%的股权,平安合计占有华夏幸福19.88%股权,升为华夏幸福第二大股东。

平安对于华夏幸福或许称得上是“真爱”。2019年4月,华夏幸福再发公告,平安人寿再以24.597元/股、42亿元收购华夏幸福5.69%股权,至此平安持股比例增至25.25%。

2021年8月底开始,原控股股东华夏幸福基业控股因持续减持,第二大股东平安更是“被动”成为华夏幸福的第一大股东。

2019年7月,平安人寿又认购中国金茂17.87亿股,以15.2%的持股量成为了其第二大股东。

其它险企也频频杀入上市房企。

早在2015年,中国人寿就对远洋地产进一步增持,持股接近三成,稳居第一大股东地位。

2019年,新华人寿定向增持中国金茂,并以9.18%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三大股东。双方至2021年上半年保持该地位不变。

2019年12月,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保寿险)获得上海临港5.33%的股权,从而成为上海临港第四大股东。

到了2020年,险资进入房地产企业又形成了一波小高潮。2020年1月,太平人寿(隶属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大悦城控股6.61%的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

险资扎堆的首开股份里面,横琴人寿、百年人寿则一度挤进了首开股份前十大股东。

2020年,金科股份引进战略投资者,阳光保险进入后持有4.98%的股份。

2020年9月,泰康旗下的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与阳光城第二大股东上海嘉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前者以33.78亿元对价受让了后者持有的5.547亿股(占比13.46%)阳光城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这场交易,已经让泰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Morse姐统计了一下,目前险资持股比例较高的有远洋集团、金地集团、佳兆业、华夏幸福、中国金茂等。

阵痛

曾经多生猛,今日多颓靡。

今年,房地产行业出现逆转后,扎堆进入地产行业的险资也受到了重大冲击。

宝能系的未来格外让人揪心。2020年底,宝能投资集团的负债总额高达506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9.5%。

高负债下,宝能系已经被拖进了违约泥潭。宝能系违约还涉及中航信托、云南信托、民生信托、中铁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涉及金额近200亿元。

为了救命,一切皆可卖。这是姚振华目前对于处置危机的基本态度。前海人寿这几年介入的地产上市公司股权,也在今年频繁抛售。10月13日,前海人寿计划减持不超过1.64亿股华侨城A,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早在2021年4月14日至7月12日,钜盛华减持了8047.4万股华侨城A,减持股份占总股本的0.98%。

巨无霸平安,虽然不会像宝能那样悲惨,但是损失也配得上其大体量。

12月3日,中国金茂股价收盘时为2.470港元/股,距平安入手价格4.8106港元/股相去甚远。

目前,平安入股的朗诗地产徘徊在0.4港元/股以下。相对于平安入手时的价格0.6529港元,又接近腰斩。

其实平安做投资的无敌神话,在华夏幸福身上就失灵了。今年年初,华夏幸福爆发债务危机,并将一切利空消息反映到资本市场,华夏幸福一跌再跌,市值已缩水三分之二。平安对华夏幸福股权投资180亿元,债券投资360亿元,累计540亿元。平安打破牙齿混血吞,减值计提了359亿元。一个走眼,损失忒大。

对外投资不理想,对内平安自身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开年以来,平安股价持续下跌,难以“刹车”。12月8日收盘,中国平安(02318.HK)每股报收58.30港元,较其高位时依然差距甚大,港股市值1.07万亿港元。

比起宝能和平安曾经在房企尝到过甜头,泰康介入阳光城过后,连蜜月期都没能过得舒坦。

阳光城10月29日发布公告,泰康提名的董事陈奕伦、姜佳立对《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投反对票,理由为:对于公司三季度所表现的公司经营恶化,需要得到管理层合理解释。

泰康提名的董事“发飙”,也在情理之中。今年阳光城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对于新股东而言带来的伤害大大的。而且,阳光城的难题还很难应对,不但阳光城自身面临891.48亿元债务,其短期债务集中兑付压力也非常大,此外,理财产品也逾期,加剧了市场对阳光城的担忧。同时,目前房地产行业整体不景气,阳光城想甩货获得宝贵的现金,也难有效果。

泰康系进入时阳光城每股股价6元出头,11月2日阳光城股价跌到2.97元/股,已经腰斩,浮亏逾50%。Morse姐不得不感慨,今年房企股价如果没有被腰斩的,那都还算幸运。

房企遇寒冬,股价受到重挫下,险资可以选择的也不多。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还持有招商蛇口4.26%的股份,到了今年三季度已经减持到2.46%;中国人寿对万科A的持股比例从今年上半年的1.27%减持至三季度的0.61%。

平安、大家人寿等险资也在今年纷纷抛售上市房企的股份。

从2015年的增持,再到如今的减持,险资与房地产一起经历了跌宕起伏。这场房地产的危机,最终会给险资带来多大的损失尚不清楚。然而,像某些险资动辄减值计提几百亿的情况还是应该去避免。昔日疯狂的保险资金是否应该多一些反思呢?

毕竟,保险二字的本意就是稳妥可靠保障。仔卖爷田不心痛,老百姓的钱,真的伤不起。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