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圆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维信金科”,HK:02003)公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宣布全年净利润“逆势增长”。
然而,这份光鲜财报背后,是维信金科2024上半年利润规模大缩水与全年盈利上涨的魔幻剧本,更是合规承诺与暴力催收的现实撕裂。
这家以 “科技赋能” 为标签的金融科技公司,曾两次抓住金融服务风口成功实现转型,但目前似乎正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 “双面游戏”,一边用 AI 概念掩盖风险敞口,以轻资本模式规避监管重锤,一边却在用户投诉中暴露出商业模式的致命缺陷。
一、站在时代风口,把握科技机遇
2025年3月25日,维信金科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该公司全年业绩一扫2024年中期报告阴霾,全面实现逆势上涨。2024年,维信金科实现总收入39.30亿元,同比上涨10.1%;实现净利润4.78亿元,同比上涨5.3%。
据维信金科介绍,2024年下半年,该公司与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平台达成合作。并且同期,针对全链条断点,重构了新客户的营运版图,设计了差异化的新客户互动方式、触达手段及策略。
此外,维信金科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推出的AI大模型“金乌大模型”,借助专业建模领域的AI技术,完成了对维信金科核心风险控制系统“蜂鸟”的进一步迭代升级。通过这些措施,维信金科实现了获客及新客户营运的闭环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新客户的营运效率。
这已经不是维信金科第一次运用科技推动服务管理了,2006年,维信金科就以“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为使命启航,通过与外贸信托合作,首创“担保+信托”模式,为个人消费信贷提供风险缓释方案,成功突破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盲区,完成了第一次信贷拓荒。
2008年,维信金科自主研发的VBS1.0业务系统上线,标志着公司向数字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到2014年,维信金科已在上海、青岛等地设立多家小贷公司,形成全国化布局雏形。2015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迭起,维信金科也随之进入战略转型期。
在这一时期,维信金科敏锐捕捉到信用卡代偿市场的爆发潜力,推出首款智能金融产品 “卡卡贷”。该软件凭借“1分钟授信、当天放款” 的极致体验,迅速在市场突围,并在2016年斩获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随后,“豆豆钱”、“星星钱袋” 等消费信贷产品相继上线,为维信金科构建起了多元化线上产品矩阵。但自从维信金科2018年挂牌港股后,其业绩表现却一言难尽,2017年至2024年7年间,有三年净利润亏损过亿,多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2017年至2024年,维信金科分别实现净利润-10.03亿元、-10.27亿元、0.65亿元、-8.70亿元、11.79亿元、5.33亿元、4.54亿元、4.78亿元,同比变幅分别为-2.37%、106.3%、-1441.98%、235.61%、-54.8%、–14.8%、5.3%。
二、业绩过山车,起伏不定下的生死时速
净利润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的原因或许从2024年中期报告和年度业绩公告中能够窥见一二。2024年上半年,维信金科实现营业收入17.38亿元,同比下降9.3%;实现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减少60.2%。
其中,利息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加38.00%,涨势显著。而总收入的下滑主要是由于贷款撮合服务费和其他收入的减少所致。2024年上半年,维信金科的贷款撮合后服务费为9.40亿元,同比减少15.00%;其他收入亏损0.76亿元,同比减少135.66%。
而维信金科之所以能够在2024年下半年发力,扭转盈利颓势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增长的同时又有其他收入猛涨的加持。
据2024年业绩公告,2024年,维信金科利息及类似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其他收入3.57亿元,同比上涨99.8%。对此,维信金科解释其原因主要在于会员费增加,以及第三方平台的导流费增加所致。
据2024年业绩公告,2024年,维信金科实现会员费、导流费及其他服务费2.26亿元,同比上涨110.80%;而除了会员费和导流费的增幅较大,政府补助对该公司其他收入的增长同样贡献不小,2024年,维信金科受到政府补助0.67亿元,同比上涨426.04%。
但在利息收入和会员费上涨的同时,维信金科的贷款规模却在收窄。
截至2024年末,维信金科贷款实现量总计557.53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5.91%;客户贷款减少4.2%至62.47亿元,据其解释主要是由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在内地的信托贷款及直接贷款实现量减少11.4%至59.37亿元。
合约资产较2023年末的4.65亿元减少11.6%至2024年末的4.12亿元,主要是由于2024年年内信用增级与纯撮合模式贷款实现量较2023年同期的631.49亿元减少31.9%至430.29亿元。此外,截至2024年末,复贷借款人占贷款总额的85.9%。
看起来维信金科获取新客的情况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么乐观,在贷款规模收窄的同时,利息收入和会员费却在高速增长,不免让人质疑这种以高利息和会员费维持公司盈利的方式又能持续多久呢,据2024年业绩公告,客户贷款的应付利率最高可达年化35.9%。
此外,关于贷款的数据在维信金科公布的2024年业绩公告中也存在疑云。据2024年业绩公告,截至2024年末,维信金科前五大借款人的未偿还本金总额为998,254元,占该公司贷款总余额的0.004%,据此推算其贷款余额应为249.56亿元。
但随后,维信金科公布截至2024年末其最大借款人的未偿还本金为200,500元,约占该公司贷款总余额的0.001%,据此推算其贷款余额又该是200.50亿元。这与上述贷款余额相差将近50亿元,其中差异还需要维信金科做进一步解释。
获客难度的提升与维信金科提供的服务质量不无关系。截至2025年3月28日,维信金科在黑猫投诉平台的相关投诉共有3.98万条,旗下豆豆钱的相关投诉有2.63万条,卡卡贷的相关投诉有7806条,多数投诉都与暴力催收有关。
三、“自动填写”借款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在维信金科旗下助贷平台豆豆钱的用户也反映该软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笔者在体验时发现,在豆豆钱的借款界面自动显示本次借款用于健康医疗,并且承诺年化综合成本不超35.98%,但是非会员用户借款80000元后,根据软件给出的还款计划并通过IRR算出其年利率实际为36.32%,远高于其所承诺的最高利率,更超出司法保护上限。
而在维信金科的另一款软件卡卡贷中借款6500元,通过IRR计算其还款计划得出的年化利率也高达35.39%。
维信金科2024年的成绩单虽然令人欣慰,但该公司的核心矛盾并未真正解决。当监管利剑高悬、市场竞争白热化、用户权益意识觉醒的三重压力叠加,其 “走钢丝” 式的平衡游戏又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