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股神”巴菲特与比亚迪长达17年的投资“缘分”,于近日正式画下句号。
据中国基金报,9月21日晚间消息,有投资人注意到,持有比亚迪股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子公司在其第一季度财务文件中,将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列为零。
随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一位发言人证实,比亚迪的全部持仓确已售出。
雷达财经注意到,自今年5月下旬以来,比亚迪股价整体持续走低。截至9月23日收盘,比亚迪的股价较年内高点已跌去约三成。
业绩层面,据比亚迪发布的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尽管净利润规模仍保持增长,但这一增速已创下2022年以来的同期新低。
更受行业瞩目的是,在半年报发布后不久,9月初有消息称,比亚迪已将2025年销量目标下调16%,从年初设定的550万辆调整至460万辆。有媒体就此消息向比亚迪求证,比亚迪方面表示“不予回应”。
有媒体统计,巴菲特持有比亚迪股票的这些年里,比亚迪的股价上涨了约3890%。而在这场财富盛宴中,身为比亚迪创始人的王传福同样收获颇丰。
据《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王传福今年的身家高达1451.4亿元,创下了其个人登上该榜单以来的财富新高。
17年陪伴落下帷幕,巴菲特清仓比亚迪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巴菲特与比亚迪的投资渊源始于2008年。在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比亚迪迎来了这位重要的战略投资者。
彼时,巴菲特听从好友查理・芒格的建议,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H股股份,交易总金额约18亿港元。
此次入股后,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比亚迪的股份比例约占其配售后总股本的10%,正式开启了长达17年的投资合作。在之后14年左右的时间里,巴菲特一直重仓着比亚迪。
然而,巴菲特对比亚迪的坚守,在2022年被正式打破。自当年8月起,伯克希尔·哈撒韦开启了对比亚迪的减持之旅。
据港交所披露,2022年8月24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以277.1港元/股的均价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H股,借此套现约3.69亿港元,其占比亚迪已发行的有投票权的比例降至19.92%。
此后,巴菲特又多次减持比亚迪。据中国基金报,截至2023年10月25日,港交所共披露伯克希尔・哈撒韦的13次减持行为,其持股比例逐步降至7.98%。
时隔八个月后,港交所于2024年6月11日再度披露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减持行为。去年7月16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又减持139.55万股比亚迪股份,随后其持仓比例降至5%以下。根据港交所规定,持股5%以下的股东如若减持,不再需要进行披露。
事实上,巴菲特的这笔投资最初并未引起外界太多的关注。毕竟2008年的比亚迪,仅是新能源领域初露锋芒的企业,而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鲜少有人能预料到,它会成为巴菲特投资生涯中又一经典案例。
而这笔投资的重要转折点,始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汽车赛道迎来黄金发展期。
而比亚迪凭借多年在电池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积累,顺势抓住行业机遇,迅速崛起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企业的高速成长直接反映在股价上,也让巴菲特的这笔投资收获了惊人回报。据证券时报,巴菲特买入比亚迪时,比亚迪对应的市盈率仅10.2倍、市净率1.53倍。而在巴菲特持有比亚迪股票的这些年间,比亚迪的股价上涨了约3890%。
雷达财经了解到,巴菲特曾就投资与减持比亚迪一事公开作出阐释。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他讲述了当年决定投资比亚迪的经过,并对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进行评价——“有非常多的伟大的想法,并且他也非常擅长把这些想法变为现实。”
9月22日早间,针对巴菲特清仓比亚迪的举动,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回应称,2022年8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开始陆续减持其于2008年购买的公司股票,去年6月其持股就已在5%以下了。
李云飞还表示,“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感谢芒格和巴菲特对比亚迪的认可!也感谢过去17年的投资、帮助和陪伴!为所有的长期主义点赞!”
前8月目标完成率仅52%,比亚迪下调销量目标?
尽管相较巴菲特最初投资时,比亚迪如今的股价飙涨不少,但雷达财经注意到,截至9月26日收盘,比亚迪股份报106.5港元/股,股价较年内157.53港元/股的高点下跌约三成。
业绩方面,据比亚迪披露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归母净利润为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进一步拆分来看,今年第二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2009.2亿元,同比增长14.04%,但同期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却下降近三成至63.56亿元,而这是比亚迪自2022年以后首次遭遇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的情况。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攀升,整车出口屡创新高,自主品牌份额不断增长,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已愈发白热化。
比亚迪在半年报中也提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68.5%,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在新老交替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市场博弈异常激烈、价格竞争加剧、营销过度现象频发,产业发展面临阶段性不利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9月初,多家媒体报道称,比亚迪已将今年的销量目标下调至多16%,从年初制定的550万辆降至460万辆。
如果前述调整属实,这意味着比亚迪的全年销量目标将下调90万辆,比亚迪或面临近五年来最慢的年度增长。
针对销量目标下调一事,有媒体向比亚迪方面求证,比亚迪表示“不予回应”。
雷达财经从比亚迪此前发布的8月份产销快报获悉,今年1月至8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286.39万辆,同比实现23%的增长。而对照55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比亚迪前8个月的目标完成率仅52%。
若要达成原定的550万辆目标,在未来的4个月内,比亚迪每月的销量需达到约66万辆。而若以460万辆为销量目标,比亚迪在未来4个月内的每月销量需超过43万辆,方有望达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比亚迪旗下的多款车型开启降价。5月下旬,比亚迪官方推出限时“一口价”或限时补贴的促销活动,涉及王朝网、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最高补贴优惠可达5.3万元。
此外,比亚迪王朝网也推出“618抢先购”活动。其中,秦PLUS DM-i智驾版优惠后的价格低至6.38万元起。
有分析认为,若传闻属实,那么比亚迪此次审慎地下调销量目标是一项理性的决策,尤其在“金九银十”这一汽车销售旺季到来之际,前述调整能让企业更从容地贴合当前市场节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供应商的产销协同以及市场促销策略的制定。
不过,从品牌认知层面,部分消费者或投资者可能会将“下调销量目标”与“企业增长乏力”关联,这可能在短期内冲击市场对公司业绩的预期,进而给公司的股价表现带来一定压力。
身家突破1451亿,王传福刷新个人财富纪录
提到比亚迪,绕不开的便是其创始人王传福的传奇创业史。天眼查显示,王传福为比亚迪的实际控制人。
公开报道显示,王传福于1966年在安徽的一个农村家庭出生,家中兄弟姐妹一共8个,家境十分清贫。
1987年,王传福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深造并留院工作。
26岁那年,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年纪轻轻的王传福便被破格提拔为副主任,端上了令人艳羡的“铁饭碗”。
九十年代,王传福被派遣至深圳工作。彼时的深圳商贸氛围浓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大哥大”、传呼机等电子通信产品也开始风靡市场。
而王传福命运的齿轮,也在此时开始转动。王传福注意到,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哥大手机价格高昂,其中一块微小的镍镉电池竟价值上千元,这让技术派的王传福敏锐捕捉到了背后的商机。
于是,王传福当机立断,毅然放弃了稳定的“铁饭碗”,迅速投身商海,踏上自主创业的征程,比亚迪公司也由此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比亚迪在规模尚小之时,便招聘了13名硕士研究生和6名博士生。而当时公司的管理人员还不足50人,硕博人才占比接近50%。对一个初创企业而言,这样的人才配置比例相当惊人。
2002年7月,比亚迪成功登陆港交所,完成资本化的关键一步。在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王传福并未停下脚步,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制造领域。次年,王传福带领比亚迪入局汽车行业。
2006年,比亚迪凭借较大的价格优势、出色的技术表现和灵活的交货模式,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成为当时全球三大手机巨头的重要合作伙伴。
而进入汽车行业后,比亚迪的创新步伐也不断加快。2008年,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上市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此后,王传福带领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不断探索。
2020年,比亚迪正式推出刀片电池,2021年又发布DM-i超级混动技术。到了2022年,比亚迪更是做出了一个足以震惊全球汽车行业的决定——成为全球首个宣布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的车企。
如今,比亚迪已发展成为市值在万亿规模左右的巨头企业。伴随着公司在资本市场所斩获的亮眼表现,身为公司掌舵者的王传福也成为了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不久前公布的《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王传福以1451.4亿元的身家位列榜单第12名的高位,财富较去年的1016.8亿元涨超430亿元,且财富规模创下了其在该榜单上的新高。
在“股神”巴菲特抽身离开、销量目标下调传闻扰动市场的背景下,王传福后续还能否继续书写自己的财富神话,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