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主编推荐

耐克宣布新一轮裁员,净利润大降44%的耐克怎么了?

2025/9/13 10:28:33 0人评论 109 次

本轮裁员预计将影响不到1%的员工,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个工作岗位将会受到影响。去年2月,耐克宣布裁员2%,即1500多个职位。

来源:江瀚视野

在世界运动品市场上,耐克可谓是绝对的头部王者,其和阿迪达斯几乎构成了市场的双头格局,然而就在最近耐克宣布新一轮裁员的消息传来,面对着耐克的变化让人不禁想问这净利润大降44%的耐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耐克宣布新一轮裁员?

据央视财经的报道,美国耐克集团表示计划进行新一轮裁员。本轮裁员预计将影响不到1%的员工,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个工作岗位将会受到影响。去年2月,耐克宣布裁员2%,即1500多个职位。

耐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本次裁员是公司领导层进行业务重组、努力恢复业绩增长的一部分。裁员不会影响到耐克在欧洲、中东地区和非洲的业务,旗下匡威品牌的业务也不会受到影响。受影响的员工将在9月8日前得知相关消息,大多数新职位将于9月21日生效。截至今年5月31日,耐克在全球拥有约77800名员工,其中包括全职和兼职员工。

据新浪财经的报道,此次内部重组,本质上是耐克对过往战略的纠偏。此前,在前首席执行官John Donahoe领导时期,为了拓展生活方式业务,耐克曾对其业务细分方式进行调整——不再按运动项目划分,而是改为女性、男性和儿童三大板块。有评论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耐克创新渠道受阻:彼时公司将重心偏向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品,而非聚焦运动员的核心需求。

耐克公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今年5月31日的2025财年中,耐克全球营收463亿美元,同比下滑约10%;净利润同比骤降44%至32亿美元,为近5年最差纪录。

二、净利润大降的耐克到底怎么了?

近日,全球运动品牌巨头耐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宣布启动新一轮裁员计划,同时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44%,让人不禁发问:曾经引领潮流、定义运动时尚的耐克,究竟怎么了?

首先,裁员是正常的策略调整。美国企业有着通过人员调整来推动业绩发展的传统。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裁员往往是企业在面临业绩压力或者战略转型时的一种常见手段。对于耐克而言,其过往也并非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在商业竞争的浪潮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并迅速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当企业的业绩指标未能达到预期,成本压力增大,或者企业决定调整业务方向时,裁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削减成本,优化人员结构,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更具战略意义的业务板块中。

耐克作为全球知名的运动品牌,在面对净利润大幅下降 44% 的严峻形势下,通过裁员来降低运营成本是一种合理的应对策略。通过裁撤部分岗位,耐克能够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从而在短期内缓解财务压力,为企业的战略调整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裁员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员削减,更重要的是对组织架构的优化。在裁员过程中,耐克可以重新审视各个部门的职能和人员配置,去除冗余环节,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其次,过往产品策略的弊端显现。过去这些年,耐克在“细分市场”战略上投入巨大,试图通过为男性、女性、儿童等不同群体打造高度差异化的产品线来扩大市场份额。然而,这种过度区分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带来了收入增长,却在无形中稀释了耐克作为“专业运动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逐渐发现,耐克的许多新品更偏向时尚潮流而非专业性能,运动科技的创新速度放缓,产品同质化严重。

尤其是在跑步、篮球等传统优势领域,竞争对手们不断推出爆款,而耐克的创新却显得后劲不足。更为关键的是,过度细分导致内部资源分散,研发、供应链和营销预算被切割到多个垂直品类中,反而削弱了其在核心运动品类上的投入强度。此次裁员,正是耐克试图通过组织瘦身来集中资源、回归“运动本质”的前奏。公司高层已明确表示,未来将“更加聚焦于核心运动产品”,这意味着过去那种以人群划分为主导的策略将被重新评估,而裁员正是为这一战略转向腾出空间和资源的关键步骤。

第三,当前全球消费者对运动服饰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和专业运动文化的普及,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好看”或“品牌溢价”,而是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功能性、科技含量和实际运动表现。无论是马拉松跑者、健身房爱好者,还是户外探险者,他们对装备的专业性要求空前提高。在这种趋势下,运动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品牌营销”逐步转向“技术创新”和“产品力”。

相比于耐克,以安踏、李宁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品牌,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材料科技上的持续投入,迅速赢得了专业消费者的青睐。耐克若想重拾市场主导地位,就必须重新聚焦其在运动科学、材料工程和人体工学方面的传统优势,将研发重心从“营销导向”转向“技术导向”。此次裁员虽然痛苦,但从长远看,是耐克剥离非核心业务、重组研发团队、集中力量攻坚关键技术的必要代价。

第四,未来挑战依旧严峻。从长期来看,短期的裁员不过是耐克转型的阵痛。通过裁员和战略调整,耐克有望逐步优化业务结构,回归核心优势,实现业绩的复苏和增长。但是耐克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一方面,中国各大运动品牌强势崛起。以安踏、李宁等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品牌,近年来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品牌深入挖掘本土市场需求,结合中国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并且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

另一方面,老对手阿迪达斯等依然竞争激烈。阿迪达斯同样在运动装备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基础,在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方面也不遗余力。面对这些竞争对手,耐克如何在短时间内突出重围是关键。

可以说,耐克裁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何真正重新找回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才是耐克最需要给出的答案。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