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汤汤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派健康”)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和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据贝多财经了解,这是思派健康第三次递表。
招股书显示,思派健康目前经营三条业务线,包括特药药房业务、医生研究协助及健康保险服务。其中,特药药房业务包括特药药房及增值专业药剂师服务,专注于治疗肿瘤及其他危重疾病的特药。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在中国内地经营103家特药药房,名为“思派大药房”。据介绍,思派健康旗下76家特药药房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指定药房,占该公司所有特药药房约74%。
同时,思派健康的47家特药药房已自当地医保管理部门取得社会医疗保险的“大病医保双通道资质”,使患者可以报销此前只有在公立医院购买时才能报销的药品开支。思派健康的特药药房亦与主要保险公司建立直付机制,为患者提供额外的支付解决方案。
在医生研究协助业务线中,思派健康从事SMO业务,以支持制药公司从I期到IV期临床试验的药物研发过程,亦在创新药物上市后提供真实世界研究(RWS)服务。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分布在87个城市的试验中心已累计为289名客户提供服务。
按2021年的收入计算,思派健康在中国肿瘤SMO市场排名第一,所占市场份额约5.5%。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于2021年,肿瘤药物占中国特药市场的60%以上,肿瘤药物新注册临床试验占创新药物全部新注册临床试验的40%以上。
据招股书介绍,思派健康已实现27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及五个国家级癌症治疗中心的全覆盖。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已完成99个SMO项目,并正在进行936个SMO项目。
健康保险服务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的健康服务提供商网络将中国150多个主要城市的1200多家三甲医院、55000名医生及500家体检机构联系起来,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如预防保健、GP服务、专家转诊、互联网医院及海外医疗网络)。
据贝多财经了解,思派健康于2019年收购了一张保险经纪牌照。据天眼查信息,思派健康于2019年10月成为远通(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全资股东,并在2022年将后者更名为思派(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目前,思派健康来自保险经纪佣金的收入约占健康保险服务收入的九成。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与主要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差异化的健康保险计划,为约2390万名个人会员及876名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贝多财经发现,思派健康的收入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招股书显示,思派健康2019年、2020年、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10.39亿元、27.00亿元和34.74亿元。截至2022年前6个月,思派健康实现收入18.88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5.50亿元增长21.78%。
2019年、2020年、2021年度、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思派健康的净亏损分别为5.96亿元、10.41亿元、37.48亿元、25.17亿元和34.60亿元;同期,思派健康的毛利率分别为7.9%、6.9%、8.2%、7.6%和9.4%。
随着收入规模的增长,思派健康的亏损金额越来越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思派健康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54亿元、2.59亿元、3.65亿元、1.92亿元和1.43亿元。其中,2022年上半年的亏损金额略有收窄。
按收入板块来看,思派健康的主要收入来自特药药房业务。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思派健康来自特药药房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8.64亿元、24.82亿元、31.36亿元和16.46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3.1%、91.9%、90.3%和87.2%。
这意味着,思派健康的属性和该公司名称中的“科技”二字并不相符,更像是一家由连锁药房主导的公司。不过,这也并非思派健康独有的情况,同样冲刺港交所上市的圆心科技亦是如此。
相比之下,思派健康来自医生研究协助业务和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则从2019年的约两成下降至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的10%左右,其中医生研究协助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下滑明显,而健康保险服务业务则成为了新的增长点。
具体来看,思派健康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来自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为221.6万元、3198.9万元、9258.9万元和9211.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2%、1.2%、2.7%和4.9%。
其中,保险经纪佣金收入为思派健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2020年及2021年,思派健康来自保险经纪佣金的收入分别约为2740万元、8710万元,而2022年上半年则为9050万元,分别占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总收入约85.5%、94.1%及98.2%。
截至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思派健康就保险产品收到的保费总额分别为人民币2.12亿元、8.26亿元,而2022年上半年则为7.81亿元。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1年,按保费额计,思派健康占中国整体健康保险市场的市场份额预计为0.1%。
根据招股书,思派健康在申请上市前共筹集5.74亿美元。其中,思派健康于2021年6月的F轮融资中募资8060万美元,E轮(E1+E2)合计募资2.99亿美元,投资方主要包括腾讯、IDG资本等。
本次IPO前,腾讯集团实体合共持有思派健康27.77%的股份,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同时,思派健康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旭广和总裁李继分别持股7.57%、5.31%,二人通过一致行动人士关系以及员工激励平台合计控制约21.71%的投票权。
完成F轮融资后,思派健康的估值达到17.2亿美元,对应每股成本为2.2433美元。若此次顺利上市,思派健康的市值或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