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8月28日,晶科能源(688223.SH)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实现营收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归母净利润为-29.09亿元,去年同期则盈利1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对此,晶科能源在半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营收同比下滑,主要受到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
雷达财经注意到,受公司业绩及股价表现的影响,身为晶科能源掌舵者的李仙德家族财富大幅缩水。
据《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李仙德家族今年的财富为152亿元,位列江西富豪榜首(以公司总部所在地为标准)。然而,相较去年,李仙德家族的财富缩水63.1亿元,与2023年的高点相比更是缩水201亿元。
营收下滑超三成,半年亏掉29亿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太阳能科技企业,晶科能源战略性布局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专注于光伏产品的一体化研发制造,并可提供清洁能源的整体解决方案。
雷达财经了解到,目前,晶科能源的产品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客户。截至第二季度,公司的组件出货量累计已达350GW。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晶科能源实现营收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实现归母净利润-29.09亿元,同比减少342.38%,利润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为-31.75亿元,同比更是暴跌1560.33%。
对于上半年交出的业绩答卷,晶科能源解释称,因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12亿元。对此,晶科能源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收到的销货款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晶科能源的费用化研发投入达11.7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6.95%;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3.69%,较上年同期的5.78%下降2.09个百分点。
截至上半年末,晶科能源总资产为119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94.0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99%;资产负债率为74.07%,较上年末上升2.08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雷达财经了解到,光伏行业的众多玩家,其实近年来的日子都不好过。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仅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的净亏损便高达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超过40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进行兼并重组。
今年上半年,除了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光伏巨头同样遭受业绩重创,前述几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9亿元、-29.18亿元、-25.8亿元、-49.55亿元。
事实上,自2024年起,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便进入下行通道,且跌势在今年上半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为抢占市场份额,众多玩家纷纷采取降价策略,行业“内卷”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正经历产能过剩带来的阵痛。行业权威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国内厂商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均超过1100GW,而2025年全球与中国光伏市场乐观需求量分别为600GW和250GW。
在此前举行的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坦言,我国光伏产业上半年发展举步维艰。
王勃华指出,今年上半年,电池片、组件的产量增速已经下降到了15%以下,多晶硅、硅片的产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价格下降的幅度更大,有三个环节的主流型号的价格相较2020年以来的最高价格已经降低了80%以上。
晶科能源在财报中提到,在光伏行业深度调整期,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和高效管理为核心战略,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晶科能源还表示,公司在技术驱动产品升级、全球市场深耕拓展和精益运营降本增效等方面不断发力,以积极应对报告期内行业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低迷、各项政策变化带来的需求波动、和由此产生的经营压力。
从水电工到江西首富,家族财富较高点缩水201亿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晶科能源创始人李仙德及其家族以152亿元的身家,位列榜单第222名。在所有公司总部位于江西的富豪中,李仙德家族位居榜首。
不过,相较上年215.1亿元的财富,李仙德家族的身家在一年时间里缩水63.1亿元。而相较2023年353亿元的巅峰时刻,其家族的财富更是缩水201亿元之多。
天眼查显示,晶科能源的实际控制人为李仙德、李仙华、陈康平。据悉,李仙华与李仙德为兄弟关系,陈康平与李仙德的配偶为兄妹关系。
1975年,李仙德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学历的李仙德,早年曾从事过水电工、消防安装工等工作。
2006年,受大哥李仙寿的影响,李仙德同哥哥李仙华共同创立晶科能源。起初,晶科能源主要给大哥李仙寿的昱辉阳光做产业配套。
但目光敏锐的李仙德后续逐步调整战略,带领公司成功进军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的上下游。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光伏行业最先受到冲击,而李仙德却早在危机爆发之前就预判到市场存在过热的风险,于是果断采取了保守策略,没有进行大规模扩张。
2009年,趁着行业低谷期,手握巨款的李仙德低价将太阳谷能源收入囊中。此次收购不仅让晶科能源在全球光伏行业站稳了脚跟,更为其后续的上市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5月,晶科能源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第十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
依托上市融资所获取的资金,晶科能源为自身产能扩张注入了核心动力,为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2015年,李仙德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基地,随后又在全球建立了十余个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晶科能源的客户数量也一路攀升,业务遍布全球各地。
在李仙德的带领下,晶科能源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15年,公司的组件出货量突破4.51GW,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光伏太阳能组件制造商。
2023年,晶科能源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全年组件出货量达到78.52GW,第五次成为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
然而,进入2024年,随着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晶科能源的发展开始面临挑战。
2024年,尽管组件出货量延续此前的增长态势,但晶科能源的业绩端承压明显:公司营收同比减少22.08%,降至924.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更是大幅下滑98.67%,仅有0.99亿元,整体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从此次发布的中报来看,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又延续了上一年的业绩颓势。
身为公司掌舵人的李仙德,后续能否带领公司走出业绩困境,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站付费阅读278阅读2025/8/29 21:23:35
本站付费阅读256阅读2025/8/28 20:31:48
本站付费阅读278阅读2025/8/27 20:55:15
雷达财经—遨游广袤的财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