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 雷达财经

雷军再闯“产能地狱”,律师称小米缔约前未披露交付时间存在过错

2025/7/24 16:49:20 0人评论 148 次

小米汽车再遭遇产能危机。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深海

三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24万台……小米YU7的预定神话震惊车圈。然而,摆在雷军面前的除了惊喜,还有“产能地狱”的考验。而这并非雷军首次遭遇“产能地狱”,在小米手机成立之初,也遭遇了产能危机。

7月23日,车质网新增一条小米YU7投诉:“误导消费者锁单不提示交付周期……小米的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知情权、消费权以及选择权。我的诉求不是退单,是想今年提车。”

对此,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马洪永律师向雷达财经表示,小米汽车未在缔约的关键时间即锁单前披露交付周期,存在过错。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第9条:经营者有义务主动提供商品交付时间等关键信息,否则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这条投诉并非孤例。雷达财经注意到,因为交付周期过长问题,在车质网、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小米YU7引来了众多投诉。

或许受到交付问题影响,小米YU7在车质网上的用户满意度只有1.2分(5分制)。

另据蓝鲸财经不久前报道,已有数百名准车主签联名书要求小米退定金。

目前,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正在紧急招工,以应对YU7产能之急。据观点网报道,有供应商透露,新产线将实施两班制高强度运转,工人日工作时长高达11小时以加速量产。

但市场人士认为,“远水难解近渴”。如何快速提高产能,平复准车主们的情绪,是小米的当务之急。

小米YU7因交付问题引发众多投诉

小米YU7订单的火爆程度,超越了此前由特斯拉创造的记录。

2016年,特斯拉Model3发布后,24小时内收获了18万辆订单的成绩。如今,小米仅用18小时,便已经锁单24万台。

然而,与特斯拉当年面对的问题一样,在车辆大卖之后,紧跟而来的便是订单难以短期交付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舆论危机。

在车质网上,有大量网友投诉小米YU7锁单系统有BUG下单延迟,导致交付周期长——“小米YU7车辆锁单未提示交付时间要求处理”“小米YU7提车周期长无具体交车时间”。类似评论充斥网页。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小米汽车自知产能不足还不限制锁单量”“系统故障锁单久,用户权益遭损害”等类似投诉评论同样众多,准车主们质疑小米汽车存在误导消费的行为。

据蓝鲸财经报道,关于交付延迟的讨论持续发酵,数百名消费者甚至自发组织联名行动,要求退还定金。

联名书中提到,小米汽车在销售过程中,未明确告知车辆交付的具体时限及逾期违约责任,导致大量消费者在支付5000元定金后才知晓交车时间,面临交付周期超过24周至更久的情况。此种行为实质上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的侵害。

面对小米汽车面临的交付窘境,友商们开始也纷纷开启“截胡”行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蔚来汽车部分门店已启动针对性补贴政策:销售人员明确表示,购买蔚来品牌车型可全额报销小米YU7锁单定金5000元;选购子品牌乐道车型同样可获5000元报销,但需经过店长申请报备;而选择入门级萤火虫车型,则可报销2000元定金。

社交平台上有锁单车主透露,小米YU7排产日期公布次日,蔚来销售人员便主动致电,承诺为其转单提供定金补贴。

智己和极氪也推出了相关优惠活动,不过不同地区的门店政策有所区别。阿维塔汽车、鸿蒙智行旗下也有品牌加入到了这场“抢单”行列中。

一期工厂设计产能仅15万辆,小米再闯“产能地狱”

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YU7的交付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

雷达财经登录小米汽车App发现,截至7月23日晚,小米的YU7标准版新下单最快交付周期长达57-60周(399-420天)、Pro版交付周期达49-52周(343-364天)、Max版交付周期也要41-44周(287-308天)。

也就是说,现在下单一辆小米YU7标准版要等到2026年8月底才能实际到手。这不仅意味着众多准车主花费巨大耐心等待新车,还意味着很多用户将无法享受到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

财政部2024年底发布的《关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通知》明确:2025年12月31日前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单车上限3万元),2026年1月1日起改为减半征收。

这对YU7车主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支出增加:以25.35万元的标准版计算,2025年提车可省2.24万元购置税,2026年提车则需缴纳1.12万元;而32.99万元的Max版,2026年提车时需缴纳的购置税为1.46万元。

此前,小米SU7同样因交付问题被网友诟病。《科创板日报》今年5月报道,当时新下单一辆小米SU7标准版42周—45周(294-315天)才能交付。

为什么小米的交付周期如此之长?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现有产能跟不上。

据时代财经报道,小米汽车此前规划了两期工厂,其中,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其已经全面投产,并超负荷运作。

据了解,小米一期工厂双班倒进行生产,每76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每日可下线约1000台汽车,按照一年300个工作日计算,每年可下线30万辆汽车。

小米二期工厂设计产能同样为15万辆,目前工厂已经竣工,但从投产到全面达产还需要时间。综合行业实践,车企从投产初期到产能全面释放通常需要至少半年。

有传闻称,为突破产能瓶颈,小米正在谋划建设三期工厂。

据华夏时报报道,今年3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发布的关于《亦庄新城YZ00-0606街0110、0111地块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的公示,YZ00-0606街区0110、0111两大地块用地性质为一类工业用地,用地规模约52公顷,容积率1.0,建筑高度60米,绿地率15%。YZ00-0606街区0110、0111地块位于亦庄新城的核心区域,紧邻小米二期项目。因此,许多人猜测这是小米汽车工厂三期规划用地。

该报道还显示,6月19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局公布了一则土地转让公告,公告显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以6.35亿元拿下了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10地块,规划用途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

对于交付难题,7月2日,雷军在返场直播中表示,“我们会努力提升产能,但排队的人确实比较多,恳请大家耐心等待。如果大家着急用车,国产新能源车其实都很不错,比如可以关注一下明天即将发布的小鹏G7,还有月底将要发布的理想i8。另外,Model Y这辆车不错,特斯拉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大家也可以考虑。”

律师:小米汽车未及时披露交付周期存在过错

值得关注的是,在网友反馈的“小米未在锁单前告知明确的交付周期,导致YU7交付周期超过1年”事件中,小米的行为或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并可能构成违约。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马洪永律师向雷达财经表示,小米汽车未在缔约的关键时间即锁单前披露交付周期,存在过错。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第9条:经营者有义务主动提供商品交付时间等关键信息,否则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林斐然律师持有同样观点:“如果(小米)未明确告知,小米方面可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若消费者能证明因未告知交付周期而遭受损失,如错过购买其他车辆的机会等,法院有可能支持消费者退定金的主张。”

针对小米汽车APP系统出现BUG,导致用户延迟锁单,致交付周期过长问题。马洪永认为,根据《电子商务法》第30条内容,小米汽车未提供稳定交易环境履行合同附随义务,同样构成违约。

据浙江电视台《小强热线》报道,有杭州小米汽车销售口头承诺“年底提车概率80%-90%”,但合同未载明。

林斐然认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销售作为小米的工作人员给出承诺,如果到期未能兑现承诺,小米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可能会支持消费者退定金的诉求。

小米汽车何时能闯过“产能地狱”?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