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由新晋江西首富陈天石执掌的国产AI芯片领军企业——寒武纪,当下正被一场天价索赔风波所困扰。
10月31日晚间,寒武纪发布一则公告称,公司原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梁军以劳动争议为由向公司提起诉讼。
公告显示,梁军此番提出的索赔金额高达42.87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寒武纪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2.67倍,一举刷新了国内科技行业在股权激励纠纷方面的索赔纪录。
据了解,作为寒武纪早期的核心技术人才,梁军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专业背景深厚。此前,他曾在华为及海思半导体深耕17年。2017年,梁军加入寒武纪,出任首席技术官一职,主导完成了多项核心芯片产品的研发工作。
不过,因与公司存在分歧,2022年梁军与寒武纪解除了劳动合同。截至公告发布当日(10月31日),寒武纪股价报1375元/股,与梁军离职时相比股价涨幅已超过2000%。
在卷入这场天价索赔风波的同时,寒武纪近期交出的业绩答卷却颇为亮眼。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尽管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但寒武纪仍面临着多重业绩隐忧。例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出现下滑迹象;业务结构相对单一集中,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公司滚动市盈率、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的潜在风险;同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也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揭晓的《胡润百富榜》中,寒武纪的实际控制人陈天石凭借1800亿元的财富首次跻身榜单前20,与比亚迪的王传福并列排在第18位,其财富规模较上年增长近1500亿元,排名更是狂飙122名,成为财富榜单上的一匹黑马。
索赔43亿!寒武纪陷天价股权纠纷
根据寒武纪10月31日晚披露的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送达的关于原告梁军起诉公司的《起诉状》。
据悉,原告梁军的诉讼请求包含三项核心内容:其一是确认其与寒武纪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2年2月10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其二是要求寒武纪赔偿股权激励损失42.87亿元;其三是由寒武纪承担案件诉讼费用。
而这一索赔金额的计算依据是梁军间接持有的1152.32万股寒武纪股票,按照2024年1月2日(其持股解禁日)至起诉时公司股票最高价372元/股测算得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实现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这意味着这一索赔金额已达到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约2.67倍。
公开资料显示,梁军出生于1976年,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自2000年起在华为及海思半导体工作17年,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专家等重要职位,积累了丰富的芯片研发与管理经验。
公告进一步披露,2017年7月31日,寒武纪向梁军发出《入职意向书》,双方协商梁军于2017年11月30日之前入职,并约定了年薪、股权授予等内容。
梁军入职寒武纪后,担任首席技术官,负责AI芯片的总体技术和产品研发、研发团队管理等工作,主导完成了MLU100量产、研发7nm制程的思元290,以及思元590芯片研发的关键跨越。
天眼查显示,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
然而,双方的合作关系在2022年出现裂痕。梁军在诉讼中称,2022年2月10日,寒武纪未履行《入职意向书》约定,且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其被迫解除劳动合同。2024年1月2日股票解禁后,梁军提出减持申请,但寒武纪不配合减持。
对于此次诉讼的影响,寒武纪在公告中表示,因回购案件正在等待法院判决,同时本次诉讼仅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尚未开庭审理,公司预计本次诉讼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没有影响,对期后利润的影响尚需依据前述案件的法院生效裁判结果进一步评估。
寒武纪还强调,公司将积极应诉、答辩,全力应对离职高管对公司的不当诉求,全力维护公司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该案件对公司日常研发及经营不存在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向寒武纪发起天价“索赔”的梁军,已于去年8月正式出任昉擎科技的CEO。
公开报道显示,昉擎科技成立于2022年9月,业务方向是专注于“上下文相关”与“上下文无关”解耦的分布式计算架构研发,目标是为客户提供AI计算产品与服务。
双方此前就已“对簿公堂”,梁军已败诉两次
在此次发布的公告中,寒武纪进一步披露了这场天价索赔风波背后更多的细节。
寒武纪表示,梁军离职前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其相关权益来自2019年签署的《持股计划》,对应两家员工持股平台的出资额合计约5.26万元。
寒武纪强调,《持股计划》明确约定:持股主体在持股权益不得被处分的期间内离职的,触发回购条件,持有的持股权益应按约定被回购。
梁军因与公司存在分歧,于2022年2月10日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彼时,因梁军离职处于持有的持股权益不得被处分期间,其在员工持股平台的出资额及对应的持股权益应按照《持股计划》约定转让给指定的股权激励相关主体。
据科创板日报此前报道,寒武纪相关人士曾表示,双方分歧主要集中在公司未来发展方面,公司希望聚焦产品广泛落地以及抢抓机遇期,而梁军想在技术方面进行更多投入和钻研。
据寒武纪透露,此次诉讼并非双方首次对簿公堂,梁军此前曾就持股权益相关事项提起两起案件,均以败诉结案。
具体来看,梁军曾要求确认其签署的员工持股平台天津玄算九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最新一版《合伙协议书》中的仲裁条款不成立,以及要求撤销其签署的员工持股平台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最新一版《合伙协议书》。
人民法院及仲裁机构经审理认为,梁军承认该等文件上的签名均为其本人签字,且提出的请求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两案均驳回了其请求,裁判文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寒武纪还指出,关于梁军提及的《入职意向书》里股权激励的约定,生效仲裁裁决书认定,不论《入职意向书》自身应作何种解释,双方均可合意进行变更,梁军在签署《持股计划》时已经了解其基本内容,并同意根据该内容来确定自己接受股权激励的具体条件,应受其后续签署的相关文件的约束。
此外,寒武纪还表示,此前,梁军自公司离职后,公司依据其本人签署的《持股计划》已执行回购安排,但梁军拒绝配合办理回购手续。公司股权激励相关主体已于2023年起诉梁军,请求人民法院判令梁军配合完成回购所涉工商变更登记,回购案件已开庭审理,正在等待法院判决中。
据每日经济新闻,民商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刘斌对此案分析后认为,如果公告内容准确,意味着原告梁军签署的《持股计划》和合伙协议已经变更了《入职意向书》的相关约定,原告再依据《入职意向书》主张索赔缺乏合同依据。
刘斌表示,在寒武纪股权激励相关主体起诉梁军的回购案件中,如果法院判决认定梁军的持股权益应被回购,就说明回购具有相应依据;如果法院没有支持其持股权益被回购,梁军仍然享有持股权益,也就意味着没有发生实际损失。
在原告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无论从哪一角度来看,梁军请求法院判决赔偿其所谓股权激励损失,都难以得到支持。
关于此案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刘斌指出:"从行使权利的逻辑上而言,这类股权激励权益应当是通过合伙企业变现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再向合伙人进行分配来兑现,而不是由上市公司支付,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产生直接影响。"
业绩爆发式增长背后,寒武纪仍面临多重挑战
在这场索赔金额高达42.87亿元的股权纠纷风暴席卷而来之时,寒武纪正置身于业绩迅猛攀升、股价一路飙升的黄金上升期。
据寒武纪不久前晒出的财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6.07亿元,同比暴增2386.38%。利润方面,相比上年同期亏损7.24亿元的困境,寒武纪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归母净利润为5.67亿元,同比增长391.47%。
对于前三季度如此亮眼的业绩表现,寒武纪解释称,主要系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进而推动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尽管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长表现堪称惊艳,但寒武纪也并非毫无隐忧。从单季度来看,寒武纪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相较于第二季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同时,寒武纪的业务结构相对单一集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云端产品线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高达约99.6%。
这种高度集中的业务结构,使得公司对单一业务线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该业务线出现波动,可能会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还有分析认为,在资本市场上,快速成长的公司可以享受到较高的估值溢价,但从寒武纪的三季报来看,其已经出现单季度营收、净利润环比双降的情况,这意味着公司未来能否维持高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深入探究寒武纪业绩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原因,除了全球AI算力需求迅猛增长这一重要因素外,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所带来的宝贵机遇。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AI芯片市场中,寒武纪面临着诸多强劲对手。除了国际巨头英伟达、AMD等虎视眈眈,国内还有华为昇腾、壁仞科技等众多竞争对手。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进军AI芯片领域,市场竞争势必会进一步白热化,进而可能会对寒武纪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此外,此次梁军发起的高额诉讼,也给寒武纪带来了一定的隐忧。尽管法律专家认为梁军的索赔诉求难以获得法院支持,但倘若最终判决结果对公司不利,寒武纪可能面临巨额赔偿的沉重压力。
同时,作为国产AI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寒武纪与核心技术人才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纠纷,不仅可能对公司的品牌形象与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削弱其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影响投资者及市场对公司管理能力与人才战略布局的信心评估。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高额索赔诉讼也从侧面反映了AI芯片行业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在AI技术飞速迭代、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的当下,核心技术人才已然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核心资源。
其中,股权激励作为绑定人才与企业长期利益的重要手段,恰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激励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引发纠纷,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前述人士还建议,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对离职、业绩不达标等情况下的股权处理做出明确约定,避免因条款模糊而引发纠纷。
值得关注的是,财报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牛散"章建平继续加仓寒武纪,其持股数量由半年报披露的608.63万股增至640.65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从二季度末的1.46%升至1.53%。
截至11月4日收盘,寒武纪的最新市值为5649亿元。据此计算,章建平的持股市值超过86亿元。
有关这次天价股权纠纷的后续进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