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控,让稀土一词再度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就连特朗普都一连发了两条推文:“难以置信”、“闻所未闻”。
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资源禀赋上说,中国稀土矿储量虽然排名世界第一,但国外的储量也不少。是什么让中国的稀土独步全球?
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1920年,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1949年和1951年,徐光宪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朝鲜战争爆发,学成后徐光宪毅然回国参与建设。
回国后,徐光宪先是从事量子化学、配位化学研究。因为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他又开始研究核燃料化学。
1972年,徐光宪又接到了攻关分离稀土元素重要任务。面对国际上的技术封锁,徐光宪团队创新性的提出“串级萃取理论”,于1984年实现工业化应用,稀土纯度达99.99%,分离效率较国外提升10倍。
随后,徐光宪无偿将该技术推广至全国。到1990年代,全球90%稀土产能集中到中国,迫使美国芒廷帕斯矿等巨头倒闭,中国反向收购其生产线,彻底终结西方定价权。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徐光宪仍心系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当时国内稀土的随意开采,2005年徐光宪与师昌绪等15位院士联名上书,呼吁保护白云鄂博矿稀土和钍资源,避环境污染。国家高度重视这一建议,采取措施限制稀土产量,逐步扭转了廉价出口的局面,最终中国稀土独步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