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官媒下场批评小米汽车。
10月16日,上海媒体《第一财经》以《小米: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直击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问题。
10月17日,《经济观察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小米之 “祸”》的文章,直指小米三大祸:第一,模式之祸,小米的高级模仿与低价压制,看不见的风险命门暗藏其中。第二,理念之祸。重颜值轻本质,过度营销。第三,生态之祸。
10月18日,浙江日报旗下潮新闻 发表《切莫以“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文章指出,不久前,一辆汽车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致死交通事故,救援时车门无法打开,引发舆论关注。事故发生至今,厂商未对此事件做任何公开回应。但在10月16日的一场公开演讲的最后,该企业负责人雷军没有回应公众关切,却呼吁业界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财经》发表评论后,多位米粉在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微博下留言,要求处理下《第一财经》,一番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小米在宣传中常以大字号标注产品特性(如“逆光之王”“终身免费流量”),却在角落用极小字号标注限制条件(如“产品设计目标”“仅对部分用户开放”)。这种“大字收割流量、小字甩锅”的营销方式,使消费者对产品实际性能产生过高期待,该营销方式引发了不少网友诟病。
小米汽车上市后,发生了不少车祸事故。其中,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武汉牌照小米SU7 在高速上撞击交通护栏后发生爆燃。由于火势迅猛,包括驾驶员罗睿在内的三位女生不幸遇难。
目前,雷军已遭遇口碑反噬。灰豚数据显示,近一个月雷军掉粉55.4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