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金融

交强险前10月亏损20亿,商保亏本做准公共品能持续下去吗?

2021/12/28 10:39:40 0人评论 3360 次

车险改革并不是,也不会一蹴而就的。只有真正做到消费者、险企、社会等多方共赢,这样的改革才能持续进行下去,也才会最终达到改革的目的。

来源:保观察

车险改革又有了新消息。

12月24日,中保协官网通报了2020年度交强险经营情况: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交强险承保机动车数量3.01亿辆,保费收入2270亿元,赔付成本1384亿元,各类经营成本672亿元,承保盈利128亿元,分摊的投资收益89亿元。提取救助基金27亿元,自救助基金制度实施以来,已累计计提244亿元。

在介绍完这些一手数字后,中保协又对车险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说明,一是消费者获得感明显增强,“仅2020年第四季度,就为消费者减少保费支出20亿元”;二是承保险企亏损严重,“交强险2020第四季度新保保单出现承保亏损,2021年1到10月承保亏损已经超过20亿元。”

这两年的数字对比来看,2020年交强险盈利超过200亿元,有进行改革的必要性;而2021年交强险改革后,该险种又亏损了20多亿元,这种局面显然不是监管层愿意看到的,这也不符合改革的初衷“不盈利不亏损”。

从监管部门对交强险经营定位为“不盈利不亏损”,这说明他们已经把交强险当做准公共品:当交强险成为刚需品时,让车主能够以稍微高于成本价享受到交强险服务,这说明公共品本身所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但同时,准公共品供给也应该考虑可持续性。不久前发生在辽宁等地的交强险拒保事件说明,当该准公共品面临亏损风险时,险企首先会把出租车等高风险群体排斥在外,以减少自己的损失。应该说,险企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样做符合自身的商业利益。

其实,从经济学上来讲,这就是公共品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发生了冲突,监管部门想改变交强险盈利过高以及让利消费者的初衷是没问题的,但改革时机或许有不妥,两年多的疫情,以及加之去年郑州等地洪灾影响,车险企业在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保观察觉得,车险改革想要达到目的,应该采用一定弹性的价格管理,比如今年车险企业承受了较大程度的亏损,而交强险价格在明年应该有一定幅度的上涨,来弥补今年的亏损;如果后年险企盈利不错,可以在后后年对交强险价格进行一定幅度的下调。经过这样来回多次的扭盈为平和扭亏为平,保观察相信终会达到“不盈利不亏损”的最终目标。

保观察认为,以行政的高压手段,虽然能达到让利消费者目的,但最后如果没有险企愿意做交强险了,这样的改革也很难说得上成功。一个行业要变得越来越好,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更应是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车险出险后,是不是减少拒赔率等等。

车险改革并不是,也不会一蹴而就的。只有真正做到消费者、险企、社会等多方共赢,这样的改革才能持续进行下去,也才会最终达到改革的目的。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