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

费控提效驱动Q2环比减亏超40%,晶澳科技现金流稳步改善,三重举措蓄力复苏

2025/8/23 14:13:14 0人评论 108 次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39.0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公司分季度表现呈明显向好趋势,经营改善态势逐步显现。

8月22日,光伏一体化龙头晶澳科技(002459.SZ)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39.0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公司分季度表现呈明显向好趋势,经营改善态势逐步显现。

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晶澳科技通过全链条布局、极致费控与高效资金管理构筑了抗周期韧性。公司同步推出股权激励、股份回购与转债下修三重资本举措,以2025年减亏5%、2026年净利润转正为目标锚定复苏方向,更凸显其逆周期布局的战略定力。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发力、光伏主链产品价格触底反弹,行业底部信号渐显,晶澳科技正蓄力把握行业从“低价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的周期反转机遇,成为光伏行业周期底部的典型观察样本。

费控与现金流同步改善

分季度看,相较于一季度,晶澳科技二季度亏损幅度显著优化,当季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99%、42.54%,毛利率改善明显。

晶澳科技向来以“集约型”企业著称,这也成为其抗周期的关键因素之一。晶澳科技费用控制能力显著,多年来居于行业领先水平。作为全球少数实现硅片、电池、组件全链条自主生产的企业,晶澳科技通过内部协同降低成本,同时依托规模化生产摊薄固定成本。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销售期间费用率分别仅为6.59%、7.84%。2025年上半年,关键费用指标呈现双降态势,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32%,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6.82%,二季度期间费用率持续优化至5.23%,环比下降2.61个百分点。这种“节流”与“开源”的结合,使得晶澳科技在目前行业形势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健。

“这不是单纯节衣缩食,而是系统工程。”业内分析人士曾评价道,“当行业毛利率跌破生死线时,晶澳科技能把期间费用率压缩到5.23%,本质上重构了光伏制造的商业逻辑。”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充沛的现金周转如同维系企业生存的血液。晶澳科技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三个季度改善,二季度单季净流入达37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该数据超45亿元。连续的现金流改善,显示了晶澳科技在资金管理上的高效,也反映了其有效控制了成本和支出。

证券之星注意到,晶澳科技已连续15年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一定程度上为应对行业波动提供了充足“弹药”,充分展现出公司在资金运营和财务管理上的卓越能力。

三重组合拳筑战略信心安全垫

证券之星注意到,晶澳科技随半年报同步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和回购计划。显而易见,行业调整期,晶澳科技逆周期启动“激励+回购”机制。

根据股票期权方案和员工持股计划,晶澳科技业绩考核目标将以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2025年净利润实现减亏不低于5%,2026年净利润实现转正。

能够在行业低谷期开启股权激励,将业绩目标锚定为“2025年减亏5%并在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属实是一个有力且积极的信号。而逆周期进行人才战略卡位,聚焦可持续发展动能,充分表明晶澳科技未来向上发展注入动力的战略自信和定力,对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持积极态度。

根据回购方案,晶澳科技拟在未来12个月内斥资不低于2亿元(含)且不超过4亿元(含)集中竞价回购股份,此次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晶澳科技选择在现有估值区间展开的回购动作,既是管理层对内在价值的主动捍卫,更是布局下一轮周期的战略信号。

此外,根据前期公告,晶澳科技还在积极推进可转债价格下修推进债转股。7月,晶澳科技决定将“晶澳转债”的转股价格由38.22元/股向下修正为11.66元/股。转股门槛降低,将加速债转股进程,提升转股价值及流动性,降低持有人持有成本,修正后转股价较公告日股价形成转股套利空间,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为公司中长期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同时,此举可以减少等额有息负债并同步增厚净资产,形成负债率双降效应。据测算,转股压力释放后,晶澳科技资产负债率预计下降至70%以下的安全阈值,公司资本结构得以持续改善。

公司此番“低位回购+转股优化+股权激励”的三重奏策略,既可以将负债率压降至安全阈值,更以真金白银构筑战略信心安全垫。

蓄力周期反转机遇

近期,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及央企的采购动向,为光伏行业注入了新动能。

在政策持续发酵背景下,主链N型各产业环节产品价格触底反弹,多晶硅、硅片及电池片价格明显回升,组件价格小幅上涨,价格传导已经初见成效,供给侧改革产生正面催化。

众所周知,2024年行业价格全年持续下行,组件价格从高位超过1元/W震荡下行,年底击穿0.6元/W红线。行业陷入全产业链成本倒挂,企业亏损严重。2025年得益于政策驱动,供给端出清带来的议价权修复以及N型技术路线占比提升和市场的自我调节,价格逐步走出低谷,呈现温和回升趋势。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光伏底部信号已现,随着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和市场自我调节,有望为光伏企业带来价格修复、技术溢价、行业整合的三重利好,从而迎来基本面的困境反转。产业链盈利回归理性,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向具备资金、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倾斜。

同时,对高效组件的集中采购也显示出央企对技术升级的支持,标志着光伏市场从“低价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型。这种对高效产品的偏好,与晶澳科技的技术路线亦高度契合。

在此背景下,具备成本、技术、资金三重优势的头部企业迎来发展机遇。截至2024年底,晶澳科技的组件产能达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80%以上和70%以上,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能高度匹配,直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性能和耐用性并降低了供应链风险。晶澳科技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在价格回升周期中能够更快享受各环节盈利修复红利。数据显示,晶澳科技2025上半年实现出货33.79GW,截至2025半年度,全球累计出货量近300GW。

有分析表示,晶澳科技的半年报,是一份典型的“周期底部样本”:表面亏损,实则暗藏环比改善、现金流回血、费用管控的关键转折点。光伏行业的残酷出清也终将孕育出新秩序——当CR5集中度突破70%、N型渗透率持续攀升时,具备成本、技术、资金三重优势的龙头,更易顺势成为周期反转的赢家。(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