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

科创板IPO终止后,纵目科技会登陆境外市场吗

2023/10/4 15:44:30 0人评论 10887 次

智能驾驶的市场空间正在铺开。

来源:时代周报

随着AI技术迭代,近年来全球汽车工业技术开启产业变革步伐,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型智能汽车技术走向前台。

中汽协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至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由518万辆增长至2054万辆。在经济内循环、促进消费等政策不断出台背景下,叠加绿色发展、低碳转型需求,机构预计,至2025年全国乘用车销量将达到2500万辆左右,此外,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计到2025年,这些销量中国内新能源汽车比重将达到20%。

产业升级带来的技术革新极大拉动了市场的投资热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作为汽车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更是成为投资人青睐标的。据统计,2015到2021年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投融资热度快速上升,由100亿元增长至800亿元以上,2022年,因宏观经济、疫情等因素影响,投资热情有所回落,但相比2020年数据,依然维持了超过百亿体量的增长。

汽车电动化为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技术端底层、产品端差异化、用户端体验需求决定了电动车是汽车智能化的最佳载体,电动化、智能化相互融合的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从产业整体发展来看,当前国内智能驾驶依然处于落地初期,其中不少企业已从初创期走向IPO前台,但这些仍在成长的企业,多数依然未能实现盈利。

去年11月,纵目科技正式递交科创板招股说明书,但在经历了近一年时间后,这家小米领投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公司,IPO计划已按下暂停键。根据上交所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9月27日,纵目科技的审核已处于终止状态。

后续或将谋求境外上市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量产自动驾驶领域内的老玩家,也是国内L2公司的代表之一。主营业务上,纵目科技主要提供针对低速泊车场景的智能驾驶系统,包括全景式监控影像功能、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和自主泊车功能。

根据其递交的招股说明书,纵目科技的L2级别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已在近二十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年出货量超过10万套,另外,在高级别自主泊车领域,纵目科技同样是业内为数不多较早获得整车厂商L4级封闭园区低速智能驾驶量产项目的供应商之一。

收入表现方面,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2019-2022第一季度末,纵目科技各期营业收入分别达到0.50亿元、0.84亿元、2.27亿元和0.90亿元,其中2020、2021年同比增幅达到68.81%、171.33%。

不同于商业化遇冷的L4,量产化加持的L2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开始走向商业化落地阶段,在行业烧钱的主旋律下,上市谋求更多资金用以生产经营依然是相关企业需要遵从的游戏规则。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科创板IPO终止之后,考虑到目前的行业状况,纵目科技大概率还将谋求上市,以港股、美股为代表的境外资本市场或许将成为下一站。”

上市条件更为宽松的港股或成为纵目科技的下一站IPO目的地。2018年起,港交所不断对上市规则进行修订,陆续增设了第18A章、第8A章、第19C章等内容,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与合格境外发行人二次上市企业提供特殊的上市途径;去年10月,港交所发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文件,进一步丰富港交所投资机会;2023年3月31日,港交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18C章正式生效,为更多特专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道路。所谓特专科技,即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的公司,港交所表示,未来将会根据行业变化,采取动态机制对特专科技的类别进行灵活调整。此外,本次调整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对于上市市值门槛标准的大幅降低,其将未商业化公司市值由不低于150亿港元降至10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由80亿港元降至60亿港元。

纵目科技的行业属性和市值都符合港交所颁布的上市条件,行业属性方面,按分类纵目科技明显属于专精特新企业范围,而在市值方面,根据纵目科技招股说明书,截至最新一轮投融资,纵目科技投前估值约80亿元,同样高于港交所要求。

其实,在今年更早一些时间,与纵目科技同属于智能驾驶技术的企业,智能驾驶控制器厂商知行科技、自动驾驶芯片公司黑芝麻已先后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知行科技主要提供两条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线,即与Mobileye合作开发的SuperVision以及自主设计的iDC系列;黑芝麻则以智能汽车计算SoC和以相关技术为基础提供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

两家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与纵目科技大致相同,知行科技、黑芝麻同样未能实现盈利且极度依赖大客户,其中,知行科技主要为吉利汽车提供服务,黑芝麻前五大客户合计收入占收入比重在8成左右水准。

经营存在上升空间

从业务发展方向来看,科技型企业主要采用四种主要业务模式,分别为项目制、解决方案制、产品制、平台制。项目制由于过于被动和经营成本较高,目前已逐渐被主流公司所放弃;平台制模式主要玩家是华为、阿里、百度这类的资本巨头,以大量资金构建底层技术模型,通过开源等方式吸引用户群体并进行迭代。相比之下,解决方案制、产品制可能更适用于纵目科技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比于项目制,解决方案制拥有更为完整的技术储备和成体系的配套措施,企业在客户采用时只需要根据其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修改即可,整体经营成本也更低;产品制方面,则以技术为基础构建形成应用产品,可直接提供完整硬件设施,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均为采用产品制经营的上市公司,该模式由于以硬件产品为支撑,整体议价能力更强。

当前,纵目科技已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可以为车厂提供完整行泊一体系统解决方案,在取得客户订单之后,纵目科技会与客户商讨产品的技术和参数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定制化研究开发服务,最终量产提供相应的产品;另外,纵目科技还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智能驾驶系统相关的车辆改装及演示服务。

具体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研发能力和供应体系的不断加强建设,2018年起纵目科技开始研发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等智能驾驶传感器产品,并着手自建产线和供应链,逐渐转型成为一级供应商。 2018年末,纵目科技厦门制造中心正式投入量产运营,主要生产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和摄像头;2021年底,湖州制造中心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和毫米波雷达;2022年,在厦门新增超声波传感器产线的建设。至此,纵目科技形成了从算法软件到系统硬件,从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到多种智能驾驶传感器的完整的产品布局。

关于纵目科技的主营业务空间,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统计,预计到2025年,国内全自动泊车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4亿元,未来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近50%,2021年纵目科技APA融合泊车系统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三方供应商中达到8.1%,2022年1-5月上升至18.1%;2021年下半年起,纵目科技融合泊车系统在长安汽车 UNI-T/UNI-V、岚图Free/梦想家、AITO 问界 M5/M7 等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APA系统搭载量将快速上升,预计2022年后市场份额将得到显著扩大,按纵目科技当前的主要产品接近10%市占率估计,其未来存在相当程度的增量空间。不过,作为以技术为核心驱动的企业,其行业属性本身就要求长周期发展才能实现盈利,且其中还要持续不断保持高研发投入,现阶段的纵目科技来说,目前距离盈利依然有一定距离。

具体来看,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2第一季度末,纵目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0亿元、1.72亿元、2.69亿元和8673.74万元,研发费用率占比达到240.65%、205.13%、118.32%和96.34%。纵目科技方面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目前未分配利润为负,且未来一定期间内可能无法实现盈利,累计未弥补亏损将持续扩大,无法进行利润分配。预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公司短期内仍无法现金分红,将对股东的投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纵目科技上市前未能盈利的现状并非孤本案例,即使是之前成功上市的企业,如优刻得、沪硅产业、芯原股份、格灵深瞳等类似知名科创型公司,上市初始年份均呈现大额亏损状态,部分企业至今还未能摘下-U的标签。因此,对于纵目科技的关注核心,更应该是其是否有意愿持续不断地烧钱投入,进而在产品及技术上产生壁垒。

纵目科技的主要客户为产业链下游的整车制造商,2019-2022第一季度末期间,纵目科技前五大客户分别实现收入0.44亿元、0.75亿元、1.63亿元、0.78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达到89.42%、89.31%、71.84%和86.32%。

纵目科技过往几年主要前五大客户为一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岚图汽车、威马汽车、北汽集团等,国内头部车企占据主流,对应标的现金流较为稳定,此外,结合纵目科技的收入体量和客户经营规模,在已披露的数据中,其单一客户千万级或以下的采购量级别实际上并不算大,不存在过度依赖少数厂商而失去增量空间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在完成产品的前期定点开发、获得下游整车厂商验证通过后成为相应车型零配件的固定供应商进行配套生产,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在该车型的生命周期内相对稳固。这意味着,一旦产品技术进入整车供应链,其后续往往会长期合作,在国内车型整体需求迭代并不算快的背景下,只要相应车企销售量稳定增长,纵目科技的长期业务订单将得以保障。在招股说明书中,纵目科技也表示,公司未来将基于已有量产车型的持续订单以及充足的定点项目储备,同时进一步拓展国内其他主流自主品牌客户,并延伸至国际品牌,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在自动化驾驶技术的商业化竞争中,纵目科技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提高品牌议价能力将成为其下个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在终止科创板IPO后,纵目科技需要新的渠道进行融资输血,或许,境外资本市场将成为未来方向。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