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云浮养猪首富,遭遇财富“滑铁卢”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37亿元,同比下降9.76%;归母净利润17.81亿元,同比暴跌65.02%,业绩表现承压明显。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10月21日晚间,温氏股份披露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37亿元,同比下降9.76%;归母净利润17.81亿元,同比暴跌65.02%,业绩表现承压明显。

温氏股份表示,归母净利润下降是因为主产品价格下降,养殖产业经营利润同比减少。

销售情况简报显示,特别是生猪业务,对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构成了较大冲击。9月,毛猪的销售均价跌至13.18元/公斤,较上年同期大跌三成以上。

根据2024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温氏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温鹏程家族。在今年的《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温鹏程家族以149.7亿元的财富再度荣登广东云浮首富(以公司所在地为标准)之位。但较2020年巅峰时的293.8亿元,其财富缩水144亿元。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周期性挑战,被外界誉为“农业界华为”的温氏股份,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2025年,温氏股份与华为云联手打造的AI兽医正式"上岗",成为国内首个"执业级"AI兽医师。这一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还降低了养殖成本,为传统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季报业绩承压,肉猪量增难抵价跌

温氏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9.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87.43亿元下降9.76%;归母净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65.02%;扣非净利润16.33亿元,同比下滑68.07%。

若将统计范围放宽至前三季度,温氏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52.56亿元,同比下降18.29%;扣非净利润为48.89亿元,同比下降24.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99亿元,同比下降34.79%。

对此,温氏股份解释称,归母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主产品价格下降,养殖产业经营利润同比减少。

尽管主产品销量增加,销售收入有所增长,但销售价格同比较大幅度下降,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养殖成本下降幅度,产品毛利率下降,导致现金净流量减少。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2.82%,同比下降3.5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15%,较上年同期下降1.65个百分点。

生猪业务的“量增价减”,成为拖累温氏股份第三季度业绩的核心因素。

温氏股份披露的销售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司销售肉猪973.58万头,较上年同期的718.78万头大幅增长,但销售价格的持续下行严重侵蚀了盈利空间。

其中,9月份毛猪的销售均价跌至年内最低点13.18元/公斤,较上年同期的19.05元/公斤暴跌30.81%。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数据显示,10月第1周(采集日为10月9日),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27.23元/公斤,较前一周下降3.6%,同比降幅达26.6%。全国29个监测省份的仔猪价格均呈现下跌态势。

同时,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2.9元/公斤,较前一周下降2.8%,同比下跌29.5%。全国30个监测省份的生猪价格亦全面下跌。

另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截至10月13日,2025年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为14.39元/公斤,环比下降14.41%。其中,最高价出现在1月6日,为16.36元/公斤;最低价则出现在10月13日,为10.72元/公斤,已跌至2021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生猪行情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肉鸡养殖业务表现相对亮眼。销售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肉鸡业务量价齐升,累计销售肉鸡3.5亿只。

在9月25日的一对一电话会议交流活动(线上)上,温氏股份表示,"上半年养鸡行业价格低迷,但下半年为传统消费旺季。8月份以来,肉鸡业务价格快速回暖,尤其是9月份以来,公司肉鸡销售价格提升至6.6元/斤,养鸡业务开始恢复盈利。"

尽管盈利承压,但温氏股份仍保持了积极的股东回报政策。据公司发布的《关于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累计可供分配利润240.24亿元,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295.01亿元(以上数据未经审计)。

为了更好回报股东,在兼顾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及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的前提下,温氏股份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以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总股本测算,合计派发现金19.94亿元(含税)。

此外,温氏股份的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49.41%,连续6个季度下降,且这也是该指标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

养鸡场“孵”出的百亿富豪,身家较巅峰“腰斩”

提及温氏股份,绕不开其灵魂人物——温鹏程。这位从广东新兴县走出的企业家,用数十年光阴,将一家地方性养鸡场培育成全国性的农牧巨头。

公开资料显示,温鹏程出生于1962年10月。1983年,20岁出头的温鹏程和父亲温北英带领当地另外六户农民,共筹集8000元股本,联合创办了一家小型农场——勒竹畜牧联营公司。次年,公司改名为簕竹鸡场,这便是温氏的前身。

1986年,一次偶然的帮扶,意外催生了温氏模式的萌芽。彼时,当地一位农户因经营砖窑生意失败,希望向温鹏程的父亲温北英赊购一些鸡苗自行养殖。

鉴于该农户技术基础薄弱,养鸡风险较高,温北英不仅提供鸡苗,还配套提供饲料、药物和技术支持,甚至还协助其销售肉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农户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并吸引了周边更多农户纷纷前来赊购鸡苗。

自1987年下半年起,勒竹鸡场开始从内部自繁自育自销的养鸡体系,逐步向养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型。到这年年底,勒竹鸡场已拥有36户合作养鸡户。

1989年,肉鸡市场陷入疲软,簕竹鸡场采取了保价回收养殖户肉鸡的方式帮助农户销售肉鸡,“场户结合,代购代销”模式借此进一步发展为“公司+农户”模式。这种公司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创新模式,成为温氏最鲜明的特色标签之一。

凭借这一模式,养鸡场的经营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公司总产值在1987年增至100万元,1988年更是猛增至235万元。

在随后的几年里,温氏父子齐心协力,带领公司一路高歌猛进。1994年,温鹏程全面主持集团工作。这位年轻的掌舵者不负众望,将温氏股份经营得有声有色。

1997年,温鹏程在调研时敏锐地发现,养猪比养鸡更具盈利潜力,且猪肉市场相较于鸡肉市场更为广阔。于是,他果断决定进军养猪行业,推动温氏从“专养一只鸡”转向“鸡猪并举”。

不过,以养鸡起家的温氏,在发展路上多次直面疫情冲击,但每一次危机都让“公司+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理念愈发坚定。

2004年,H5N1禽流感爆发,养鸡户损失惨重。面对这般困境,温氏毅然将在养猪上赚到的44亿元资金中,拿出36亿元赔付给养鸡农户。

2013年,禽流感再次来袭。温氏股份每天亏损额近3000万元,市场萎缩85%,华东市场更是全部瘫痪,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即便如此,温氏股份依然向合作养鸡户郑重承诺,确保每只鸡至少有一元钱的收益。

2015年11月,在温鹏程的带领下,温氏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敲钟挂牌,迎来公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此次上市不仅让温氏股份跻身资本市场,更上演了一场造富神话。据媒体报道,2015年上市时,温氏股份6800多名员工身价倍增,其中48人身价过亿,同时诞生了千位千万富翁。

温氏家族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个人财富的积累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创的"公司+农户"模式为中国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这种模式通过整合公司的技术、资金、市场优势与农户的劳动力、场地资源,实现了互利共赢,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天眼查显示,目前温鹏程在温氏股份担任董事一职,他的弟弟温志芬在公司担任董事长职务。

不过,近年来受行业周期、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温鹏程家族的财富规模较巅峰时期已大幅缩水。

在今年的《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温鹏程家族以149.7亿元财富位列第228位,但较2020年巅峰时期的293.8亿元身家近乎“腰斩”。

“农业界华为”联手华为,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传统认知中,畜牧养殖行业常受周期影响,价格波动、疫病风险、成本压力等问题也给从业者带来诸多挑战。但温氏股份的实践为行业开辟新路径,其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据温氏股份介绍,公司从1990年便开启信息化探索之路;1993年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管理;2005年引入金蝶EAS集中式信息系统,实现了生产管理、财务、营销等业务的集中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温氏股份曾被外界誉为“农业界华为”。巧合的是,2021年,温氏股份还与华为建立深度合作,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方位的数智化体系。

受华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成功实践的启发,温氏股份基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逐渐确立了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全面推进畜禽育种、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环境技术、数字化技术五大领域的数字化升级。

与此同时,温氏还联合华为云打造了覆盖养殖单元的智能物联网体系,而华为云的分布式架构通过“云边协同”的立体布局,更是精准实现了跨区域数据的合规流通与统一管控,使得温氏的核心业务能够全面上云。

2025年,温氏股份与华为云联手打造的AI兽医正式"上岗",成为国内首个"执业级"AI兽医师。这一创新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养殖的诊疗模式,通过AI技术实现了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智能推荐。

据了解,AI兽医以392分的超高分,通过2024年执业兽医资格真题测试,超过人类近年最高成绩。该系统整合了温氏股份30年来积累的药物、诊疗配方、处方等核心数据,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服务。

一位养鸡户表示:"以前鸡群生病,得等鸡群管理员赶过来,山路远的话要大半天;现在拍张照片、说下症状,一会儿就能收到治疗方案,省心多了。"

除了诊疗,温氏股份还在养殖全流程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在猪苗进场时,公司用AI自动清点苗数,替代了人工一头头计数的繁琐操作。

在生长过程中,AI可以通过摄像头监测猪群的采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及时提醒管理员;AI还能根据猪群生长周期和品种,估算出大致体重,为精准投喂和用药提供依据。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也重点介绍了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核心产品。

其中,牧视通通过应用视觉AI技术,革新农户服务作战模式业务转变;AI兽医打通诊疗全链路,重塑疾病管理模式,实现人机高度协作;种猪场借助AI技术场景,实现无人查情、无人评膘、无人调料、无人估重、无人点数以及无纸化,实践智能养殖新模式。

这些数字化转型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温氏股份的生产效率,还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AI兽医上线后,温氏单只鸡的药费成本初步显现下降趋势,部分鸡群的治疗周期缩短了1-2天。若按此趋势发展,预计一年内仅药费一项,便可为公司节省数千万元的成本。

据悉,未来,温氏股份与华为云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深化。双方计划进一步优化模型,让AI不仅能诊断疾病,还能预测鸡群可能出现的健康风险,实现“早预防、早干预”;同时,将AI兽医从禽类拓展到猪类养殖,探索AI育种、AI饲料配方优化等更多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1日晚,温氏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终止富川广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新华智慧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原计划投入募集资金5900万元,尚未实际投入,因部分用地被划入水源保护范围无法建设。

由于部分募投项目合同质保金的支付时间周期较长且存在不确定性,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支付的应付未付款项改用自有资金支付;同时,公司本着节约、有效、合理的原则使用募集资金,部分应付未付款项不需再支付,合计节余募集资金2594.18万元。

上述募投项目终止及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额后,公司拟将剩余募集资金合计8494.18万元继续留存于募集资金专户,并尽快科学、审慎地选择新的投资项目。

温氏股份表示,前述决定是公司结合公司整体经营发展布局和项目实际情况等客观因素审慎做出的合理调整,是为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金和资源配置,符合公司实际经营需要,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借力AI的温氏股份,后续能否走出业绩困局?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