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宏观

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大宗商品供需两旺;投融资两端发力破解中国股票市场三大痛点

2021/5/11 14:32:16 0人评论 46934 次

受发债节奏影响,一季度政府杠杆率降幅较大。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宏观杠杆率下降释放了积极信号,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将稳定增长,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src=http-%2F%2Fwww.afanyong.com%2FPublic%2Fupload%2F2016%2F11%2F21%2F583258db1b661.jpg&refer=http-%2F%2Fwww.afanyong.jpg

来源:和讯网

【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 释放积极信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经济参考报》独家最新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68.0%,比2020年末下降2.1个百分点,延续了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去杠杆态势。其中,居民杠杆率轻微回落,为2012年以来首次季度性下降;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继续下降,连续三个季度共下行了3.8个百分点;受发债节奏影响,一季度政府杠杆率降幅较大。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宏观杠杆率下降释放了积极信号,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将稳定增长,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参考报)

【反弹大戏演不停,升值提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市场分析人士称,内有强数据力挺,外有弱美元助攻,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快,反映了市场供求力量变化,也是汇率弹性增强的有力体现。来自基本面因素支撑依旧,但美元汇率走势不确定性犹存,人民币汇率将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资产具备长期吸引力。(中国证券报)

【大宗商品价格再现“上涨潮”,货币政策继续“稳字当头”】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5月伊始更是迎来新一轮“上涨潮”。5月10日,追踪国内一揽子商品价格的文华商品指数收报197.22点,涨幅2.07%。随涨价而来的还有企业的生产压力和各方对后续宏观政策的预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此次大宗商品涨价使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大,但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上海证券报)

证券要闻

【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多方面透新意】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正式发布,在《意见》发布后的逾半年时间里,笔者发现,上市公司质量已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优化、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以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合力的形成等,这些新变化不仅提升了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的“立市之基”,而且,也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证券日报)

【投融资两端发力破解中国股票市场三大痛点】中国股票市场多年来存在三大突出痛点。第一,从发展曲线来看,A股市场整体呈现出“牛短熊长”的特征。根据国泰君安数据统计,上证综指自1990年12月开市以来到2015年5月11日,A股一共经历了7次牛市(剔除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持续17.5个月,涨幅1387.8%的首次牛市)和7次熊市。A股熊市平均持续27.8个月,牛市平均持续12.1个月,熊市持续时间是牛市的2.3倍,呈现出典型的牛短熊长特征。熊市时,上证综指平均跌幅为56.4%,牛市时,上证综指的平均涨幅为217.2%,跌幅和涨幅均显著超过美国,呈现出典型的暴涨暴跌特征。(证券时报)

【北上资金连续三日“买买买”,加码18只个股青睐两行业】买买买!面对近日A股市场的震荡徘徊,北上资金悄然出手,连续3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入态势,引发市场各方关注。统计发现,5月份以来的3个交易日中,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达50.91亿元,其中,周一(5月10日),北上资金单日净买入金额达45.27亿元。(证券时报)

基金要闻

【基金经理:“当下是配置好时机”】进入5月,基金公司发行热情有所回暖,5月10日有18只新基金扎堆发行,从5月11日开始还有49只基金蓄势待发,拟任基金经理中出现王景、侯昊、王克玉、毛从容、蔡向阳等业界知名人士。基金经理普遍认为,随着市场从底部逐渐反弹,优质股票将迎来布局时点,当下是配置基金的好时机。(中国证券报)

【货基激增万亿背后有深意 巨量资金静待入市契机】今年一季度货基和偏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幅增长而债基萎缩,大量资金罕见地聚集在风险偏好的两端。业内人士认为,上述现象主要与股市回调及资金充裕有关。“大量资金为规避风险而涌入货币基金,机构也普遍采取短久期、低杠杆的操作策略。一旦权益市场出现配置时机,资金会很快回流股市。”(上海证券报)

【二季度以来港股ETF份额缩水 公募看好后市布局机会】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港股市场从一季度的高位震荡回落,跟踪港股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资金流出也越来越明显。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港股波动主要缘于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反复和经济恢复之间的拉锯以及通胀预期上升和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拉锯两方面。(证券时报)

期市焦点

【大宗商品供需两旺,“周期牛”能走多远】波罗的海指数(BDI)创近11年新高,大宗商品价格接连大涨,10日A股顺周期板块被这一主角光环笼罩。在浓烈的多头氛围中,多位分析师提示,快涨有风险,追多需谨慎。(中国证券报)

【大宗商品“涨”声雷动,窗口指导理性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强势行情似乎仍未有休止的势头。5月10日,国内期货市场铁矿石主力合约突破1300元/吨,螺纹钢涨破6000元/吨,沪铝上破20000元/吨大关……(证券时报)

【大宗商品涨价成为债市核心矛盾?】本轮全球商品价格创新高,是多个因素促发的。既有部分国家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加,也有流动性的宽松,还有部分资源国疫情加重带来的供给短缺的因素。正是因为驱动大宗商品反弹的因素很复杂,后期大宗商品的走势才面临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市场也存在较大的分歧。目前有几点因素值得关注:第一是供应何时恢复。如果供给是导致大宗商品反弹的最核心的因素,那么未来一旦疫情缓和,大宗商品的反弹可能也就结束了。第二是通胀预期对流动性的影响。如果大宗商品持续反弹,可能会更快作用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即使美联储不退出货币政策,美债利率也会随着大宗商品的反弹而反弹。到了一定的高位,美债利率又会反过来作用大宗商品。从这个角度看,大宗商品的反弹也存在顶部。(期货日报)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